自设门槛目标双赢 加征出口税使中国纺织走向更强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公布的纺织品税率结构能达到鼓励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以实现优化我国纺织品出口结构的目的,同时也表明中国在外贸促进机制的应用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手腕”更加高明。
从今年1月1日起,我国对全球出口的外衣、裙子、衬衫、裤子、睡衣、内衣等7大类33个敏感类别的148个服装税号,采取从量计征方式加征出口关税。按照不同的品种,税率分别为0.2元/件(套、条),0.3元/件(套、条),以重量为计量单位的商品,税率定为0.5元/千克。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是对近期欧美等要求延缓取消纺织品配额的一个正面回应。而针对产品从量征税,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在世界上也属罕见。
由被动设限转为主动设限
据记者了解,中国加征纺织品出口税的决定在国内一些企业中引起轩然大波,他们不能理解为何要在配额取消后“自设门槛限制出口增加。“我们已经算过了,公司以后每票要支付1万多元的税金,一年300多单就是300多万元。顾先生是上海一家年出口额3000多万美元的进出口公司部门负责人。顾先生表示,纺织品订单一般提前半年,最短也要提前4个月确认。因此对于之前确认的订单,加征出口税直接增加了出口成本,削减了公司的利润空间。某种程度上,如果之前对方死命压价,公司预留利润薄,这样的订单可能就会亏本。
不过也有风险化解有方的企业。据2004年出口金额达1.6亿美元的上海服装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有关人士透露,其实稍早些时候就已听说了有关纺织品出口征税的消息,从那时开始,与客户谈判签订的合同里就有条款约定,如果遇上国家政策调整,将另行议价。至于在此之前接下的订单,也会再与客户、工厂进行协商,实在不行就企业自己消化。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税率结构对质次价廉的商品压力较大,对质优价高的商品压力较小,能达到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税负相对较低、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税负相对较高的效果,从而鼓励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以实现优化我国纺织品出口结构的目的。大企业可以通过原料采购、内部管理等环节进行成本控制。但小工厂以后出口采取低价竞争的优势就不明显,再加上税金需在出关前支付,对工厂的资金运转也是一种考验。另外,此举表明我国对贸易争端的处置从被动设限转为主动设限,从我国贸易国际战略出发平衡国家利益,同时又实现双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