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跨国“联姻”抢在后配额时代之前
2004年在配额限制即将取消的利好消息下,国内市场显得格外热闹。行业内一些大公司也纷纷在这一年加紧合作进程。自1993年10月20日中国标准和日本兄弟实现了跨国“联姻”之后,2004年更是跨国联姻收获最多的一年。首先是7月8日中捷和百福的合作在上海拉开了序幕,紧接着就是9月9日大富基和杜克普合资举行签字仪式,同一天还有深圳盈宁科技和日本高鸟公司的合资公司在上海揭牌,上工也在10月29日成功地收购了杜克普公司。国外大型企业都已基本落户我国,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缝制设备制造中心。
近年来,国外老牌企业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和市场重心的转移,市场状况每况愈下,不过他们却掌握着高端技术。而国内的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具备较高的生产能力,但是在研发、管理、品牌上还落后于国外那些老牌生产企业界。在优势互补的前提下,跨国合作的愿望更加迫切,促使2004年成为“联姻”频繁的合作年。
根据世贸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定》的规定,从2005年1月1日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取消
配额,纺织服装产可以自由进入任何市场,这被业界称为“后配额时代”的来临。这一变化不仅对中国纺织服装业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而且也为中国缝制机械制造业带来了无限商机。
随着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将其缝制机械制造业转移到中国,中外企业同台竞技的格局
日益明显。在挑战和机遇面前,国内企业积极寻求与国外企业合作,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后配额时代”来临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借虎打狼
中捷、百福合力抢市场
今年7月8日下午,上海百福中捷机械工业有限公司的开业庆典在浦东新区金桥经济
开发区揭开序幕。
中捷董事长蔡开坚用“借虎打狼”来形容与中捷与百福的合资。德国“百福”是缝纫机界的鼻祖。“百福”用140多年的历史打造出品牌,成为服装机械的代名词。它以生产厚料高台的缝纫机为特色,拥有世界一流的产品研发能力。在本次庆典上,“百福”带来了专用于制鞋的570/590新型高台缝纫机、3848电脑程式上袖机、配备特大立式旋梭的1293/1294高台缝纫机。
作为“中国名牌产品”的“中捷”则以其强大的生产能力为优势,并一直寻求在技术开发方面的突破。自加入WTO以来,它的发展已由我国缝纫机生产商普遍采用的跟随式开发模式逐步转向自我开发模式。“中捷”最新开发研制的圆头锁眼机,可储存几十种锁眼线迹,此技术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德国百福”与“中国中捷”的合作是国外缝纫机生产高新技术和中国活力的结合,“上海百福中捷”将秉承二者的优良传统,紧抓自身优势,成为缝纫机界的一股强劲的新生力量。
需求互补
大富基、杜克普紧抓市场契机
9月9日杜克普与大富基在上海签订了合资协议,二者分别持有新公司占75%和25%的
股份。杜克普此举主要的目的是通过与大富基合资把自己的510加固机、530钉扣机以及新
款的558电脑圆头锁眼机等特种机投入中国生产。杜克普公司总裁Heer先生在签字仪式
上说,“杜克普与大富基的合作当作是开拓中国市场的第一步,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成为中国缝纫机市场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