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质量促进年"延续下去
国产设备进服企,质量是前提
2004年刚刚过去,中国缝制机械协会把这一年定为行业的“质量促进年”。越来越多的国内服装生产企业开始意识到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质量。
服装企业是设备制造企业的服务对象,了解他们对缝制设备的要求,对缝制设备生产来说必然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位于上海嘉定的银杉制衣厂建厂两年多来,车间里120台各类缝纫机,使用的都是日
本重机牌,没有国产品牌的缝纫机。厂长陈韩荣告诉记者,厂里的机器尽管种类多,数量也不少,但只配备了一名机修工,基本上已经能保证日常的维护修理工作。做服装外贸的制衣厂,不会太多地在意使用进口还是国产的缝纫机,对于设备,要求就是两个字:质量。
可以说,质量问题一直是国产设备的瓶颈。银杉制衣厂以外贸加工为主,主要生产中
高档的女式服装、男式风衣,并且客户稳定。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产品的质量。陈厂长说:“厂里也经常去参观一些缝制设备展会,关注缝纫机的新技术。缝纫机是服装厂创造财富的工具,作为使用者,我们最关心的是机器的性能、功能和质量。”谈到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的具体差距,陈厂长只讲了一个问题——漏油。他们曾经试用过国产的缝纫机,只是漏油这一个缺点,就令他们对国产的缝纫机望而却步了。中高档的服装,客户对细节的要求很高,绝对不能有油迹。“不管是什么品牌、不管价格多优惠、不管其他功能有多好、不管售后服务有多完善,对我们来说,如果国产缝纫机解决不了漏油的缺陷,就不可能被我们接受。”简单的话语,反映了很现实的问题。
在上海周边的常熟、无锡、太仓一带,像“银杉”这样绝大部分选用国外机器的企业还有很多。一直以来,国产机器惟一的优势似乎只有价格,有时候买三台国产机器的钱才够买一台国外同样款型的机器。尽管国内机器的质量也确实在逐步提高,但是对于生产外贸服装的企业来说,不仅对服装产品的质量要求很高,而且经常要赶单,仍旧总是漏油、抛锚的国产机器,叫企业怎么敢用?
许多服装厂老板都说,他们也不是非进口的设备不用,当然也希望国产设备能早日超过进口设备。一方面,对外可以自豪地说从服装设备到服装产品,整个产业中国货都是老大;另一方面,国产设备的价格优势也能为企业节省成本,而且可以在售前交流、售后服务等环节上享有更多便利。但是,质量是前提,质量不行,再便宜他们也不敢买。
对于国内的设备生产商而言,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从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到下属的各个会员单位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从2004年被定为
缝制设备业的“质量促进年”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越来越多的缝纫机生产商在进行新品开发、科技攻关的同时,加强同服装生产商的交流与联系,倾听下游用户的心声,实现生产者与使用者的直接对话,将更有利于技术、质量上的完善,更好地满足服装市场的要求。
当然,抓质量是一个长期过程,只有质量不断提高,品牌的地位才能逐步确立。
缝制设备业的“质量促进年”虽然已经过去,但因企业之间的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对于质量的追求应不会停止。没有出众的质量,品牌的效应就无法长久。可以说,在新的一年里,国内的缝制设备业要能够在市场风云变幻中获得更高的地位,从国外企业手里夺回更多的市场份额,继续提升质量依然是必经之路。今后,每一年都应该是“质量促进年”。 宋正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