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出口限价多种声音并存
-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日前向国内纺织品出口企业发出一份建议,提出建立纺织品出口价格协调机制,对敏感纺织品的出口制定最低限价,并采取自律措施,通过价格协调手段控制出口的适度增长,遏制低价竞争的局面。但是,由于该建议触及了“限价”这个敏感的字眼,便在业内引起一些争议
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规范企业经营 避免恶性竞争
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认为,目前国际上针对中国纺织品的限制措施愈演愈烈,国内出口企业的无序竞争不断加剧,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出口秩序,为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借口,加大了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提出限价建议是为了避免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由于外部贸易环境突变而导致的市场混乱。
商会负责人指出,目前,虽然中国政府为控制纺织品出口而采取了征收出口税等措施,但欧美一些国家提出,这些措施在控制中国纺织品对其他国家市场的冲击上影响甚微。制定敏感纺织品出口行业自律协议,对于出口秩序混乱、增长过快、易引起进口方采取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或反倾销调查等贸易救济措施的敏感纺织品,采取临时调控出口总量的行业自律措施。
商会负责人还认为,实行敏感纺织品行业准入机制和建立出口预警机制,对于国外已有限制动向的敏感纺织品,由行业共同商定准入标准,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避免恶性竞争。在分析海关监控数据基础上发布相关信息,将具体商品和市场进行分级分类,提出分级预警防范和应对措施,以引导企业有序出口。
商务部:
听取不同声音 寻找主流利益
“对行业的倡议,政府部门将运用法律、经济的手段,积极支持,但对限价等措施要谨慎,一定要符合大多数企业的愿望。”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说,要等等,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听取不同的声音,寻找到符合纺织行业主流利益的方法。要提高企业组织化程度,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对政府行政行为“缺位”的地方,企业组织可采取有关措施和办法。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避免一体化后纺织品出口出现量增价低的问题。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必须看到一体化带来的挑战。从国际形势看,针对中国纺织品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给我国纺织品出口带来众多不确定因素,使我国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从国内看,我国纺织品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缺乏自主品牌。优化产品结构,实现整个行业出口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已成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