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开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民族品牌的弱势地位,早已使理论界和业界的一些专家忧心忡忡。中国的缝机业要振兴,最终要靠我们的民族品牌。这其中有很多是我们的老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振兴民族品牌,先要振兴民族品牌的精神。在国际大品牌面前,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那么,中国缝纫机企业最缺少什么?当然是有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
这些年,关于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发展思路、尤其是如何形成自主开发能力的探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闭门造车、故步自封自然是不可取的,坚持对外开放是一条基本方针,但企业在对外开放的具体落实上却形成了两种做法--开放自主型和开放依赖型。前者在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中积累了经验,锻炼了自己的研发队伍,而后者却始终无法摆脱被对方牵着鼻子走的境遇。
中国缝机企业能否形成完全的自主开发能力?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都缺少缝纫机高端技术的开发自主权。很明显,单靠合资企业和引进技术,中国缝纫机很难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因而在竞争中缺乏优先权,让众多缝纫机经销商爱恨交加。
常熟仕德伟缝纫机(城)有限公司董事长夏伟量曾呼吁工程技术人员应该不辱使命,把研发工作做好。缝机企业要从低端产品做起,以我为主,与国外联合设计开发在市场上过硬的产品,不断培养队伍,提高自己的设计研发能力,最终实现自主开发,使产品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走向国际市场。
显然,自主开发能力弱已成为制约我国的民族缝纫机品牌发展的瓶颈,解决自主开发问题关系着中国缝制设备行业的成败。业内权威人士表示,要实现我国缝纫机产品的自主开发,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形成一套整体的规划,同时国家要对有关企业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
民族缝纫机品牌的发展任重道远,就像通宇控股集团董事长陈晓青说的那样,“使缝机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向科技密集型方向发展,提升质量、扩大品种,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创国际品牌,是缝机企业永恒的目标。”相信中国缝纫机产品自主开发的梦想最终会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