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民族企业树立“中国制造”的尊严

      20世纪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入深层,全世界缝制机械制造业中心发生转移。稳定的政治环境、丰富廉价的人力资源和广阔的国内市场直接吸引一些国际著名企业以独资、合资等多种形式进入中国。加入WTO以后,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我国企业不但积累了相当雄厚的物质基础,且具有潜在的广阔市场。中国已经确立了缝制机械制造大国的地位。

      在CISMA2004展会上,缝制机械厂商群起逐鹿、竞赛技能。展位宽敞气派,产品丰富多彩,令人耳目一新。机电一体化新品更是琳琅满目。这是继今年一季度国内缝纫机产销空前火爆后的又一个亮点。但在这欣欣向荣的大环境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记者了解到,在CISMA2004展会前夕,日本缝制机械工业会致函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就“在CISMA2003展会上中国缝制企业部分产品侵犯日本企业知识产权”一事,要求进行专家级会晤。9月10日由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王承康副理事长率专家组与日方专家代表进行了沟通交流。虽然最后的结果没有实质性的侵权证据,双方达成了互谅备忘意见。但从这一事件中充分说明,国内缝制机械工业的迅速崛起,特别是技术设备管理水平的升级和新产品的快速涌现,对其构成了明显的竞争压力,并已经引起了国外同行的极大关注。其实在相互发展促进的过程中,遭遇各种各样的摩擦和纠纷是正常的,关键是要达到共同促进的双赢结果。

      在CISMA2004展会后,记者了解到,浙江温州、丽水、宁波、东阳等地的一些缝纫机整零企业和经销商中,发生了多起“连环计”事件。当事人反映情况大致相同:先有人以某进出口贸易公司名义,用手机打电话或亲自上门要求“订制”一批国外某品牌的整机或零件,并确定交货日期,在最后包装好交货前的2小时,该品牌在我国的代理商(会同律师、打假公司、当地工商部门)出现在交货现场。开箱检查,仿造事实确凿。当事人在“事实”面前,只能无奈地接受调查处罚,否则将被诉之法院。当事人醒悟过来,打“订货人”手机,提示“已关机”。连呼上当却为时已晚。

      虽说上述做法有悖伦理,但作为我们的企业和商家,也应该恪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市场经济时代,商场如战场,要自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既要保护自已的知识产权,又要尊重人家的知识产权。要珍惜、把握好我们自己的有利条件,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消化吸收,并勇于创新,来振兴我国民族缝制工业,突破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业的壁垒。要树立“中国制造”的尊严,要自律,更要自强。

      品牌的建立,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缝制企业将参与国际缝制高端产品竞争,争创世界名牌。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