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迎接“服装机械新市场运动”的到来
2004,是服装设备市场“头重脚轻”的一年:年初缝制设备生产企业产品供不应求,库存几乎为零,各地经销商催货的电话铃声还余音未散,却不防年末该旺未旺,市场趋淡;但也有品牌企业的产品不遵大势,持续上升增量。
2004,是缝纫机行业始行南风北渐的一年: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山东(老五省)等服饰缝纫工业的先行省份,随着本地经济和产业的全面提升,工业土地和人力资源同时
叫紧,供需矛盾突出。大量工厂和产能急速向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北等地转移,新五省概念凸现,而新五省当年也在人力资源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短缺。
2005,是中国服装服饰行业进入“无配额时代”的第一个年头,发展的机遇、应对的策略和挑战都将是整个行业在年度思考的重大命题。
2005,是服装设备行业的机遇还是挑战?牛市还是熊市?
有人设问:随着中国服装加工业持续将近20年的高速成长,我们的缝制设备行业也
经历了持续五年的跨越式成长,这个五年经历了每年平均15%的递增,服装加工业对于
装备的需求在2005年还会像以往那样“暴饮暴食”吗?
很多的迹象表明,中国服装加工业对于装备需求的饕餮盛宴已经进入“后高潮时段”,服装设备行业以厂房扩建、流水线增加、添置高端加工设备等硬件建设为表征的,低端常规大量产品为基础的产能扩张高潮也将告一段落,一场“新市场运动”正在酝酿上演。
我们可以看到,2004年初,上海服装机械城开始了如火如荼的行业招商,并在一年之
内以行业客户高于60%的比率走到了年末,并顺利进入了工程建设的高潮阶段。与此同
时,北京正酝酿成立北京缝纫机城;广州花都狮岭皮革皮具城也新辟专区,现房筹组缝制
设备城。没有互通,没有约定,市场之手正含而不露地在加紧打造未来华南、华东、华北服装设备(服装产业供应链产品)的重要分区供应中心,以各地各市专业街巷为特征的服装
设备市场格局正面临集约化分区市场的更替。
概念趋同、细节不一的三自动电脑平车在很多缝纫机企业的年度推广计划之中都是
主打产品。面对制衣业的人力资源新疾,缝制设备企业的第一张药方便是省工、节能、省
线的三自动衣车了。而这仅仅是缝制设备企业对制衣业新疾的第一反应,更多更为高能
自动的缝制设备在不同厂家的研发室内甚至在小批量生产线上已经进入最后调试阶段,
高端机种、特种设备,即将拉开新一轮装备市场竞争的大幕。
2005年1月,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服装协会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从而开始了该公司新一轮以高端客户群品牌认可度为核心的品牌建设运动,而类似目的
的旨在“品牌提升”、“品牌再塑”的策划和活动准备同时也在其他大型企业的营销高层不事张扬地酝酿着,国产缝纫机产品的含义将不再是大量、低端、廉价。品牌和品牌文化以及品牌所包含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将在下一轮服装装备的竞争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一
点,在部分中大型缝制设备企业已经成为了共识。
以“新品”、“技术”、“通道”、“服务”、“品牌”为重点的“服装机械新市场运动”在2004年是潜流暗涌,在2005年岁末年初,已是浪花跃然,迎接无可回避,是观潮还是弄潮却还可以在年内准备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