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打造新的商业神话
- 多元化经营正成为最时髦的字眼。众多企业在完成原始资金积累,主导业务发展到一定的高度而难以继续提升时,便纷纷开始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尝试多元化经营。在制鞋行业,大量的民营鞋企开始实施多元化战略,涉足的行业有流通、投资、房地产和生物医药等,并且有些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
几年前,康奈集团就不仅仅限于做鞋了,康奈服饰、内衣项目早已付诸实施。去年,康奈开始联合其他企业共同打造武汉国际鞋城。
2003年,奥康集团在重庆璧山投下巨资打造中国西部鞋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奥康集团多元化战略的第一步,但是还没有完全脱离制鞋行业,与鞋业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04年奥康集团联合温州8家民营企业组建中瑞财团,由此进入了资本运营领域。
早些时候,红蜻蜓鞋业集团在上海成立了惠利玛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涉足房地产。此外,红蜻蜓集团还在重庆铜梁投资打造中国西部鞋业基地项目。另一家鞋业集团蜘蛛王集团早些时候也涉足房地产,并且收获不小。多元化经营正成为鞋类企业集团发展壮大的新选择,从目前的形势看,多元化经营似乎正在缔造温州鞋业集团新的商业神话。
事实上,任何看似风光的背后,都存在着不可预见的暗礁。多元化对于鞋类企业来说,风险和机遇同在。做强比做大的意义要深远得多:大不一定强,强也不一定要大,但是拥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却是比争论做大还是做强要有意义得多。多元化本身并没有什么对与错,如果企业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涉足其他行业无可厚非,但若是仅仅为了赶趟时髦,挣个面子而不顾自身的实力,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估自己,一味地贪大,那就未必是好事了。
多元化战略与中国鞋业现状
无论促成多元化战略有多少种动力要素,最后都需要由市场来检验。多元化经营战略首先要考虑的是产业的选择。其所选择的产业必须要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不仅具有适宜的竞争条件,而且有一个能获得长期利润的市场环境。其次是进入新产业时的成本权衡。多元化成长的目标产业的进入成本不宜过高,过高就会损失取得高盈利的潜力。显然,越是有吸引力的产业,进入的成本越高;否则,大量新进入的竞争者必然侵蚀掉高盈利的潜力,这和多元化战略选择的高回报率是相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