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经销商谈北方缝制市场

        三月底,北京国际缝制设备与辅料展就要在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开幕了,不少缝制设备企业、经销商都非常看好今后的北京市场。凌宇信诚(北京)缝纫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义安把自己对北京及北方市场的看法向笔者娓娓道来。

        杨义安的公司现在扎根于北京的士多宝缝纫机城,不过十多年来也走过了一条并不平坦的路。他1994年在北京创业, 3年后辗转到廊坊地区,直到2004年6月才回到北京。他自己把这调侃为“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在过去,北京还是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服装服饰以及相关产业,并没有发展到较为理想的状态,于是公司前往附近的廊坊,反而打开了适合自己的市场。

        而现在为什么又回到北京呢?因为时代在变,市场在变。如今,河北正在形成一个围绕着首都的“大北京经济圈”,甚至有人预测,未来服装业将占到北京经济的60%-70%。在这个大经济圈里,北京、天津、廊坊以生活、政治中心为主,保定以服装业为主,张家口以旅游、生态业为主。杨义安认为,北京的五环以南包括周边河北省的部分地区,将形成一个服装业中心。今后不久的北京,就将同时拥有6个大型服装市场。从总体上来看,现在的长三角经济圈里,服装服饰业“产在江、浙,卖在上海”,而北京就将在“大北京经济圈”中扮演一个类似于上海的角色,这也正是公司决定回到北京发展的重要原因。他还认为,服装业的发展动因,内部和外部的比例为2:8,出口对行业的拉升推动作用很大,而出口的纺织品加工,关键就是“棉、麻、毛”三个字。在北京规划中的三小时经济圈内,河北是我国产棉、棉纺的大省。只要再有意识地加强混纺能力,前景将一片光明。而这一地区的特点,又是“内外兼备”,唐山地区内销多,天津外销多。服装企业总体上以中小规模为主。小规模未必做不出大市场。杨自己的公司,在廊坊已经有健全的网络,20多个二级商,多年来的努力,靠配件带动整机的经营策略,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回到北京之后,他也并没有放掉原来的市场。正契合了大北京经济圈的精神,利用各方面的便利条件,在大范围内做大市场。

        围绕着品牌开发、劳务短缺、配额取消等热门话题,杨义安也谈了颇多。他的公司本身就是通宇的经销商,他是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经验选择了一个品牌做。一方面,是出于他对这个品牌产品的认可度,并觉得该品牌在特种机的开发等方面适合北京、华北地区的缝纫机市场。另一方面,他的理念是这种专一模式使经销商与生产商更容易形成合力,互相之间的关系更融洽。讲到劳务短缺,杨总则提议要加强西部地区的开发,一直以来,西部地区相对而言比较封闭,观念保守,人们不愿意出外打工。北方的企业要主动地去那里开拓,比如有规律的招工、开培训学校等等,甚至可以把一部分生产基地迁往西部。配额尽管已经取消,但杨义安认为配额取消将带来的是波浪式的推进,而不会是猛地上升或者猛地下降,所以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应该对此保持一种理智的态度,以作出适合自身的调整。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