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路易:在中国寻找RFID的春天
- 本报记者沈娟发自上海
技术的实用性是一个方面,但是对于新技术的追求是另外一个方面。新技术的发展一定会简化人们的生活,这是人们需要的,所以人们的接受只是时间问题
RFID(无线射频识别),尽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是对于让·路易——这个年过半百的法国科学家来说,RFID的研发和市场应用的推广,已经给了他11年的喜怒哀愁。
JLH实验室设在中国,以路易的名字命名,路易11年来研究RFID的所有成果和专利都带到了这里,实验室由中国公司全资投入。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RFID研究水平就这样走到了世界最前沿。
路易在上海的办公室非常“中国”,中式的办公桌,中式的书柜,中式的茶几,墙上中式的刀架和书柜上好几排士兵的小模型隐隐透露出路易的斗志。
和想象中浪漫自由的法国人不太一样,路易更像一个严谨的、不苟言笑的科学家,只有摆弄他那些实验设备的时候,路易才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抚摸着每一台机器,讲述着它们的来历和作用,那些对记者来说面无表情、长相或普通或怪异的机器,在路易的眼里,个个都是他的宝贝儿子。11年
2000年之后,RFID技术尽管受到很多业界人士和大公司的推崇,但是由于标签成本过高和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的存在,使RFID的生存在全世界仍然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2005年1月1日起,沃尔玛成为RFID技术先行者,要求其全球前100家供应商使用RFID电子标签。很大程度上,这被看作是RFID技术开辟一个新时代的标志。
而路易对于RFID技术的痴迷已经持续了11年。
1994年,完全从兴趣出发,路易自己研发出一套RFID系统,从此踏上了RFID征程。
“11年前,RFID只是人们相互讨论的一种概念。我的研究完全是兴趣所向,不是为了任何公司或者商业的目的。”路易告诉记者。
一个技术的追求者,很清醒地意识到了RFID的革命性地位。
“RFID领域的革命性就在于信息可以直接和物体发生联系,物体自身信息可以直接被阅读。此前,电脑是完成了信息的集成,但是如果需要确保信息的可靠性,就需要很多台电脑相连,由此,成本就会上升。RFID则可以革命性地解决这个问题。”路易很努力地解释。
尽管路易可能试图用最简单浅显的语言来讲述RFID,但对一般人来说,路易的这些言论也许仍然有些晦涩。孤独的滋味
11年来,作为在RFID领域顶级科学家,路易在这条道路上深切地尝到了孤独的滋味。
2001年,路易为著名服装品牌贝纳通设计了一套完整的RFID解决方案,方案由当时路易所在的意大利ID实验室提出,获得了贝纳通公司的认可,尽管该方案的系统已经基本实现,但由于消费者中反对声异常强烈,贝纳通最终放弃了这项计划。
尽管这个方案是2001年的事情,但是在今天看来,这仍然是一个相当超前的计划。
路易要在贝纳通的每一件衣物上都加上RFID芯片,该芯片不仅可以帮助物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完成系统识别,它甚至可以识别衣物的清洁程度等各种情况。当衣物直接放置在拥有识别能力的洗衣机中,衣物可以自行确定洗涤的时间和放置洗涤剂的多少,完成整个清洗过程。
这个听起来像未来世界的故事就是路易希望2001年在贝纳通实现的计划,但也许真的太超前了,反对者最终否决了路易的计划。反对者最担心的是,一件带有芯片的衣服可能会因为辐射而对身体机能造成影响。
说到这里,路易掏出自己的手机,重重地拍在桌子上,“现在人人都有手机,手机中也有芯片,但是人们似乎并不担心这个辐射。”50多岁的路易孩子气地说。
“您不觉得是因为您的想法太超前了吗?也许,人们现在并不需要这些。”记者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这是人们需要的技术。”路易的语气中非常坚定,“技术的实用性是一个方面,但是对于新技术的追求是另外一个方面。新技术的发展一定会简化人们的生活,这是人们需要的,所以人们的接受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遭遇挫败,但路易似乎越战越勇。到中国寻找春天
到中国来,是因为路易相信RFID可以在中国寻找到春天。
贝纳通计划失败之后,路易碰到了两位中国的年轻人,年轻人去寻找高科技项目的投资,路易则在谋划着如何让他的RFID重现生机。
一拍即合,年轻人在中国的企业成为了路易在中国实验室的投资方。就这样,路易结束了在意大利的实验室,带着自己所有的专利,来到了中国。
“我花了很长时间思考要不要来中国,中国是一个全新的市场,我需要开始全新的生活。”路易的这个决定并不轻松,尽管还是从事自己挚爱的领域,但是他要从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选择重新开始。此前,路易从未到过中国。来中国将近一年的路易发现他的选择并没有错。
不仅是对上海这座城市震惊,更重要的是,对中国的电子工业水平,路易也非常惊讶。“我来中国后,对中国的行业水平摸了个底,发现RFID在中国研发和生产都没有问题。”路易说。
“那到底还需要多长时间RFID才能真正得到广泛应用呢?”
“应该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了。”路易的愿望美好而天真。
“现在迅猛发展的苗头已经存在,在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新一代身份证已经在芯片中加入了芯片;在意大利,高速公路系统已经开始应用RFID;在中国,我们实验室正在打算与中国顶级白酒企业五粮液集团合作,在防伪技术中加入RFID。”来中国一年不到的路易显得很乐观。“中国有这么庞大的人口,中国身份证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中国已经开始换二代身份证了,但并不会使用RFID啊。”对于记者的心急,路易笑着解释说:“我们的目标不是二代,也许是三代或者四代。”
让记者始终疑惑的是,即使是技术领先,路易难道不担心在中国的实验室会让他失去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和市场吗?
“我在RFID领域研究了11年之久,这个行业内全球只有很少几个顶尖的科学家,我们的研究是同步的,另一方面,在国外这么多年的经验使我和一些大公司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很重要,我也不担心;而且,不可否认,在中国实验室的成本必定要低一些,这可以作为优势。”路易一点也不担心他在中国会落后于世界。
3月,路易带着自己在中国研发的技术去了德国的Cebit展会,让路易相当自豪的是,他们把无线射频的识别范围扩大到了6米,而世界上还只有他们能做到这个极限。
路易的行程仍然在全世界忙碌着。从德国回来,路易紧接着要处理日本、阿拉伯的合作项目;4月,他要去一次意大利,与顶级品牌PRADA的合作他正在谈;5月上海的Cebit展会,路易说,那是他们的产品首次在中国全部亮相。
对于实验室在中国的发展,路易的想法更加海阔天空:如果实验室的产品有足够多的订单,就要在中国建自己的芯片工厂,把标签制造中的一些工艺拿到中国来做,他认为成本可以减少一半。
一个巨大的市场,一个巨大的芯片工厂,似乎很远,路易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实现,但他正在想、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努力让这些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