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菜”怎么成为“常青树”---企业家布道青年创业
- 日前,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创业论坛”上,浙江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搜狐公司董事长张朝阳和上海复星集团副董事长梁信军以各自的创业经历,对青年创业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0多年前,邱继宝还是一个修鞋匠,由于家贫不能读高中,他就开始了3年的“东北行”,他用修鞋积攒的10万元回到台州注册了公司,专门做缝纫机的零部件。
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创立的公司现在已成为在国际缝纫机市场上都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公司。邱继宝认为,创业的成功和品牌的树立得益于不停地创新。从刚开始仅供中小缝纫厂零配件,到走出国门,再到在欧美日站住脚,“也是市场逼出来,要不创新,就只有倒闭”。
但像浙江飞跃集团这样发展的企业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企业可能在竞争中倒下。据工商部门统计,去年,全国新创民营企业有70万家,但和2003年相比,净增只有50万家,因为去年倒闭的企业有20万家。
有人把中国民营企业比喻为“豆芽菜”,因为创业的速度快,而倒闭的速度也快。对此,尹明善很有感触。他表示,决定创业企业的成败有很多因素,但作为一个企业,要想基业常青,应把握好三个方面社会责任:一是守法经营,二是“先富帮后富”,三是乐善好施、扶危济困。
“常青树”可以说是所有公司都盼望达到的目标,但在实际的经营中,怎么避免成为“豆芽菜”,并不是那么简单。13年前,上海复星公司还是一家小咨询公司,但今天已经成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第二位,这么快的发展速度,让所有的创业者感到惊讶。其创始人之一的梁信军的体会是,青年创业应该注意“认对人,走对路”。
“认对人”,就是找对适合与自己一起创业的伙伴。青年创业,刚开始规模都很小,在资金和规模优势上无法和大中型企业展开竞争,但在人力资源上则有大企业很难具备的制胜“法宝”。
“走对路”,就是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不能发生战略性错误,否则只能“渐行渐远”。梁信军说,只要有合理的团队和战略,对自己的优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般来说,和对手“几轮竞争”下来,“你就会成为第一”。
“青年创业要‘善于否定自己’。”张朝阳认为,创业者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要想在众多的公司中脱颖而出,除了创业团队的匹配和战略决策不能失误外,也要注意企业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