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中低档服装的染料具强致癌性 最严重者超标达190倍
- 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广泛用于纺织品生产,强制禁止标准今年实施,众多消费者浑然不知。位于广州的国家纺织品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日前检验了20家知名品牌企业主动送检的1051份样品,发现约6%的样品中含有纺织品禁用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其中2%的送检样品还检出高致癌性物质联苯胺超标,最严重者超标达190倍。
现状
主动送检
样品6%含有毒染料
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因色泽多样、制造简单、价格低廉而被大多数中小纺织服装生产企业运用到面料制成上,这种染料在与人的皮肤接触后,可引发人类恶性肿瘤物质,导致膀胱癌、输尿管癌、肾盂癌等恶性疾病。今年1月1日,我国首个纺织品强制性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正式施行,首次以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形式明确提出纺织品安全生态环保要求,将能致癌的有毒有害物质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列入监控范围,规定“禁止生产、销售、进口含有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纺织产品”。
国家纺织品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人、高级工程师蔡依军称,截至目前,该中心共受理了来自珠三角20家品牌企业要求按强制标准检验的申请,共检验样品1051份,结果检验出约6%的样品中含有纺织品禁用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2%的送检样品(约21份)含有高致癌性物质联苯胺,其中两份样品分别检出含有联苯胺3799.8mg/kg和831.77mg/kg,超出国家标准限定值20mg/kg的190倍和41倍。
分析
可分解芳香胺 毒性远超甲醛
据国家纺织品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程师张鹏介绍,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是指由可致癌芳香胺合成的染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禁用偶氮染料”。服装等纺织品使用了这些有毒染料后,在与人体的接触过程中,其有害成分被皮肤吸收,并在人体内扩散,然后与人体正常新陈代谢过程中释放的物质混合起来,发生还原反应,形成致癌芳香胺化合物。它们的毒性要强过食品染料苏丹红。“23种可致癌芳香胺中联苯胺的致癌毒性是最强的。”张鹏说,联苯胺可以导致膀胱癌、输尿管癌和肾盂癌,并且潜伏期可以长达20年,“就是说,今天患上膀胱癌,很可能是20年前一件含有联苯胺的衣服引起的。”此外,据大量医学调查,经常接触联苯胺的人膀胱癌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发病率的28倍。
据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研究所副教授阮文红博士称,除了伤害人体健康之外,在生产“禁用偶氮染料”的过程中“会大量排污,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更严重”。
对于纺织品安全方面的指标,阮文红博士表示,可分解芳香胺致癌性远比甲醛厉害,因为甲醛有刺激性气味,易分辨,而且易溶于水,消费者买回纺织品后,一般用水洗一下就可去除大部分甲醛;但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不但不溶水,而且从纺织品外观无法分辨,只有通过技术检验才能发现,并且无法消除,通过皮肤接触就可吸收致癌。
展望
今年为过渡期 明年全面禁售
我国既是服装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服装进口大国,2001年颁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甲醛含量的限定》,今年起实施首个纺织品强制性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该标准实施过渡期为1年,换句话说,今年1月1日后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强制标准,而之前生产的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产品允许在市场上继续销售,直到明年1月1日起才全面禁止销售。届时,成衣和布匹一旦被检出含有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不仅产品将被判为不合格,而且企业还将面临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