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携手努力,在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共同奋进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
     

        首先,我代表中国服装协会以及中国580万从事服装加工生产的工作者向长期以来支持服装产业能够持续快速发展,并提供各类精良装备的缝制机械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认为,一个没有现代化精良装备武装起来的产业就不能称之为现代化的产业,就不能够适应日益国际化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是没有办法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我想讲两个问题,第一个,虽然我们是两个行业,但是今后我们两个行业的共同发展,有一个时代的要求,必须有互动性。2000年的时候,我应《人民日报》的要求,写了篇文章,当时没有考虑到装备,只是考虑了如何破上游的面料与服装的结合这个山门,中国有句俗话:“隔行如隔山”,我说就要破这个山门,因此,我就这个问题给面料企业写了篇文章,那么现在这个问题,开始广泛的受到企业的重视,双方能够主动的进行沟通和结合。第二个,也就是未来的5年乃至15年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将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发展方向如何?这对我们提供各类精良装备的产业一个思考的范围,因为服装产业不能靠自己来搞装备,它必须靠缝机行业,仍然要依赖缝机行业提供的精良装备,这样我们共同努力,实现世界服装强国、缝制机械强国这个目标。

    2004年我国服装产业产销

    基本情况

        2004年的服装产业,可说是排除万难,取得了一定的胜利。服装产业在直面外界压力,缺乏熟练技工,生产要素紧张,服装销售价格下降这四大困难的形势下,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良好的发展势态,但增长的幅度比2003年略有下降。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外界的压力。

        去年5月份以后,服装产业马上要步入取消配额,也就是纺织服装业称为“后配额时代”的第一年。5月13日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会议上,有30多个国家对中国缺乏了解,对中国服装纺织品采取抵制的态度,一直到7月份的布鲁塞尔一次会议上,发展到有54个国家联名签署了一个宣言,要求世贸组织改变决定,推迟配额取消的时间,延长到2008年。当时国内服装界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大家都非常紧张,那么在7月份的时候,中国WTO研究会在浙江绍兴开了次论坛,会下有位仁兄问我取消配额会不会有变化,我说绝对不会有变化,理由有三:第一,这是政治上的,政府间的协议,第二,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保持优势势力的服装业在整个纺织业中排在第一位;第三,中国的服装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基地。不仅是国外,包括我们的国人出国,你去买衣服,一不小心翻出来,就会是“made in China”,是我们中国的服装产地制造出来的。可惜的是,这只是中国制造而不是中国创造。

        所以,去年这个压力相当大,果不出所料,配额制度今年如期取消,当然又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具体来讲,去年的服装生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规模以上企业共生产各类服装118.33亿件(套),同比增长15.1%,那么经济效益基本上是稳定的增长,几个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平稳的增长势头,而非前几年的跳跃式增长,这说明我们的利润空间在缩小。所以有人问我去年服装产业怎么样,我说:“生意好做,赚钱不易”,就是利润空间在缩小,市场还不错。根据服装协会统计数据的模块,去年统计出来的数字很大,418亿件,这跟国家统计局统计的规模以上的生产企业的118亿相差很大,同比增长了15.79%,其中梭织服装,也就是我们穿的外衣150亿件(套),增长了10.29%,针织服装258亿件(套),增幅大大超过梭织服装。这给大家一个启示,针织服装的设备需求数量将持续增长,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扩大,为什么?因为以前我们的针织服装是穿在里面的,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流行的趋势是“内衣外穿”,已经有十年了,装备供应商应该对两大类的产品增长速度有适当的分析和考虑。其中服装大类增长最快的是西服以及西服(套),单件的西服和西服(套),就是带裤子和背心的,同比增长26.1%,增幅最低的,也就是将来缝制设备潜在的市场——童装,去年增长了10.4%。我个人是比较看好这个市场的,现在是六个大人给一个孩子买衣服,而且现在的孩子买衣服还有自己的要求,对穿着还有自己的表述,对于不同的场合孩子也会需要穿不同的衣服。

        我国去年各类服装总的交易额,据估计超过一万亿元,因为有些市场上情况比较复杂,所以没法统计,一万亿元还是保守的估计。整个服装市场的消费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服装消费量是全面上升,各类服装的消费量都在上升。
        二、成衣的价格持续下降,但下降幅度已经减缓。
        三、服装消费大部分集中在三个长假和换季期间,但集中度逐年下降。
        四、品牌服装主要集中在大型商场,高端市场仍有扩大空间。
        五、促销手段非常单调,国内品牌的营销能力与国外品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004年各类服装在市场上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其发展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男性西装消费的忠诚度在急剧的上升。俗话说男人是要面子的,面子的载体很多时候就是男人的服装,休闲类的西服消费倍受青。

        二、女装销量的增幅大大的超过男装,但是产品消费在逐步向品牌靠拢。

        三、休闲服装增长势头不减,但是市场正在细分。休闲服现在分为运动休闲、政务休闲、商务休闲三大类。休闲服装已经成为服装产业新的增长点,市场的量也在扩大。

        四、去年防寒服是“先抑后扬”,由于一直传出“暖冬”这一概念,直到十一月份气候突变,销售才开始火爆。它的特色已经一改以前臃臃肿肿的传统形象,时尚风格已经凸现。

        接下来我将介绍当前以及今后三到五年,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一个态势:

        一、今后几年服装产业发展的主题是品牌,尤其是促进我国原创品牌的发展。去年服装协会会员代表大会提出来,要突出品质、创新和快速反应,这是我国服装产业近几年名牌发展战略的工作重点。品质是一个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的一个资格,一个门槛,品质做不好就不可能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资格。第二个,没有创新,品牌是没有生命力的。最后一个是快速反应,对市场的反应,对我们决策以及执行力的反应,是我们企业品牌的核心,没有快速反应等于白干。上面是我们名牌发展战略近期突出要解决的三大问题,解决参与竞争资格的问题,解决创新以吸引消费者的问题,第三个,市场以及企业内部机制要有个快速反应的问题。

        我国服装产业一定要把握住一个发展方针,那就是“立足国内,力争多出口”,这句话的提出是在80年代初,当时的国家总理李先念对我国丝绸业提出的一个方展方向,我今天在这里引用一下。我认为这句话作为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的长远方针是非常合适的,理由很充分:第一,十三亿人口的消费市场,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可能十年以后印度的人口数会超过我们,但是他的消费量是肯定不会超过中国市场的,我国目前的GDP发展处在1000美元—3000美元的阶段,这是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且这个发展不是数量的发展,而是一个质量、文化内涵、附加值、品牌价值的良好发展时期。

        世界五十多亿人口的服装消费市场,随着今年后配额时代的到来又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我这里有一个小资料,这是国际劳工组织的一个调查,可以供我们参考,它的内容是讲各个国家纺织业工人每个小时的报酬,巴基斯坦是25—30美分,印度50美分,中国45美分,泰国超过1美元,土耳其超过2美元,瑞士超过24美元,丹麦超过23美元,日本21美元,德国超过19美元,美国超过16美元。如果按照这个比例的话,以我们的劳动力优势加上改革开放20多年,我们可以做最苦的活,最难的活,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交货。现在中国服装企业出口交货的最短时间为7天,最小批量的订单是50件,再加上每个小时工人的报酬不到50美分,有着这么几个优势,不管外国是反倾销也好,SA8000社会责任也好,怎么限制我们的空间都比他们大。

        上面是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的第一个趋势,第二个趋势是产业集聚地的发展将成为我国服装产业一个主要增长方式。市场的竞争是避免不了的,是客观存在的,1999年我们在福建石狮开的一个“中国服装名城”研讨会上,提出这样一个概念:我们注意到中国服装的主产地,以某一个品牌,某一类产品为主体的产业集聚地正在迅速发展,成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