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提高生产性密切相关的工作分析

      在服装工厂的生产中,依赖操作工努力作业的部分比其他行业要多。因此在作业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浪费就会直接导致生产性下降、再有操作的不正确对产品品质而言也会有相当大的影响。工作分析就是对 “操作工”在作业过程中所作的动作进行分类·分析·调查,从而把握操作工在实际作业当中做了些什么样的动作。在这里,我们将给大家介绍改善作业状况的工作分析的重点和一般中国服装工厂的现状。

    1.工作分析的必要性

      近年来、中国服装产业竞争也日趋激烈、特别是在广东省等地人手不足的情况日益突出、工厂都在花大力气谋求如何提高生产性。对于如何提高生产性,大致有以下方法:

    1)导入高效率的生产系统、投资配置专用机·自动机等设备

    2)重新研究工作,改善作业环境和作业状况

    这次给大家介绍的改善工作状况的对策、是一种无需花很多精力和资金,通过一些很简单的方法来达到令人期待满意的效果的方法。

    2.工作分析的考虑方法

      对于操作工的动作,大致可分为

    ·定期发生的作业,被称为「工作」
    ·不定期发生的作业,被称为「浮余」

    以上2种。用一句话说,必要的作业为工作,不必要的作业为浮余。

       工作分析就是依据以上的作业区分,更进一步的将作业的详细程度·因素等设立为具体的调查项目。这样就能较为具体的把握什么样的作业,它的发生频率有多少。理所当然,工作比率(下面被称为工作率)较高的工厂,换句话说也就是浮余比率(下面被称为浮余率)较低的工厂,在对于提高生产性方面的管理上做得很细致彻底。

       中国国内的服装工厂,浮余率一般在30%~50%之间,当然在一些管理方面优秀的工厂里里 ,浮余率不到20%的也有。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工作状态是怎样在日产数量中反映出来的。日产数量和浮余率之间如同下面的关系式。

      
      ·1天的作业时间
      生产线1天除去休息时间以外,实际真正工作的时间。
      (例:8小时=28800秒)
      ·总加工时间
      1件产品必要工序所花的加工时间(例:1500秒)

      上面的公式如果分母缩小,分子变大,就能使最后的日产数量增加。这样看来降低浮余率也能增加日产数量。工作分析的目的也就是对工厂的工作现状进行调查,为了使浮余率降低而做些改善的工作。

    3.工作分析的顺序

      工作分析的顺序,大致可分为2种。

    (1)工作状况的调查
    (2)结果的分析

    (1)工作状况的调查

      为了要知道工作的状态,首先要着手进行调查。调查就是要将操作工的动作尽量按照详细的项目区分。调查一下什么样的动作它的发生比率是多少。调查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因为与缝制部门有关的各个工序一个操作循环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比较适合选用抽样调查进行调查。

      在进行抽样调查的时候,一般用瞬间观测法观测。这种方法是在某一时刻对操作工在做的工作内容进行观测记录,把这些记录累计后,根据这些数据调查各个动作项目比率。

      工作抽样结果的可信程度要根据抽样的次数来决定,抽样越多,信赖度就越高。但是观测次数一多,相对而言就比较花时间和精力。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精度需要,来决定观测次数。


      不同目的时的观测次数

      1)大致了解下工作实际情况    100回
      2)在存在问题的地方找出事实证据 600回
      3)根据观测结果发现问题     2,000回
      4)作为设定标准时间的资料    4,000回

      ·浮余率的计算方法
     浮余率表示不定期动作的发生比率,用百分比表示。


      计算方法有「内乘法」和「外乘法」2种。


      在这里,为了以后设定标准时间或计算生产量时简便,建议用外乘法比较好。以下的浮余都是用外乘法计算得到的。


    (2)结果的分析

      调查后,我们要对结果进行分析。这里所说的分析是把各个项目的比率算出后,检查一下哪个项目的比率较高。也可以在调查阶段把自认为较高的项目中的具体哪个作业详细的做一下记录,以便事后进行改善。
    还可以与一般工厂的平均值进行对比来发现问题的做法。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