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入选新年度“出口名牌”的意义

        在2005—2006年度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名单机电产品部分中,“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共列71家,包括“海尔”、“长虹”、“合力”等知名企业。缝机业内的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飞跃集团、宝石缝纫机有限公司榜上有名。3家入选者既具有行业的代表性,又从比例上说明了缝纫机生产与出口在我国轻工产业所占比重,值得欣慰。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所谓“培育”和“发展”为前缀的引申含义,标志着我们的产品与达成一个真正成熟的民族品牌乃至成为世界知名品牌之间的距离。

        在不久前媒体公布的世界100名牌中,亚洲区除日本6个、韩国1个外,中国原有的1家企业因名次后退遂至空缺。中国名为“世界制造工厂”,这样的现实难免令人扼腕。但事实如此,我们既不必为此一蹶不振、灰心沮丧,更不能因为“榜上有名”,有利于销售和出口、满足了目前的生产能力而喜不胜收。一定要看到,实施名牌战略,培育、扶持中国名牌产品,发展和壮大中国名牌产品的市场地位,是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也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确保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必须要做的。

        那么,如何才能具备世界名牌的资格呢?一般认为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二,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市场占有率居世界前列。第三,企业的管理和服务达到了国际同行先进水平。

        首先,在产品质量上,尽管近年来,我们的部分产品在质量上可以和一些世界知名品牌有所接近、甚至分庭抗礼,但还远未形成优势;在产业规模上我们的区域化经济模式也还未摆脱同质化、低层次的阶段性发展的局限;其三,企业在持续发展或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是否意识到了服务不仅成为产品的组成部分,服务业务的健全配置本身也是企业发展的催化剂。特别是在管理上,我们相当数目的企业通过了IS09000或CE的认证,但一个通用标准未必能解决从观念的融会贯通到立项、规划及产品与企业形象建设的系列问题。除了以上问题的认识和必将以种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付诸实际外,企业文化的树立往往从一开始就决定着企业由小到大的全部发展脉络,正如自然界毛竹生长的所谓“未出土时先有节”,而企业发展是集大成还是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又常常直接系于企业决策者根据对市场的认知而采取的举措。

        世界上任何一个著名品牌的建立,既非一日之功,恰恰又是伴随一种崭新的思维或工作模式的革命性出现而完成的。传统的例子如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生产模式,在我国业内也出现了一些良好的企业形象设计,如“标准”的严谨风格、“飞跃”“四海一家”的亲和力、“宝石”强烈的市场意识、“中捷”的绿色标识和“杰克”“大道至简”的管理哲学等都是颇具特色的发展经验。但要说到严重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处,还要说是制造业整体生产技术的落后。早纯地依靠进口加工、生产设备只能缩短“差距”,真正摆脱困扰并改变世人印象,一定有赖于勇于开拓、甘于付出、潜心耕耘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切实努力。更重要的要发挥社会协作、集体攻关、重点突破的强大作用,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地逐项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形成全面的战略优势。

        “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动摇的强大而坚实的基础,众多中国名牌的脱颖而出相信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