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4中国服装原创品牌年度大奖:倾心打造公信力
- 第一篇:年度大奖:倾心打造公信力
“评选结果与行业实际情况基本相符。”无论是被评上大奖的企业,还是仅获得入围提名的企业,在对2003-2004中国服装原创品牌年度大奖评选结果评价时,得出的结论惊人相似。这点让大会组委会十分欣慰。组委会工作人员长时间炼狱般工作煎熬出来的评审标准和评审程序,在具有操作国际大奖经验及在国际上公信力极高的普华永道公司全程监控下,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评出了众望所归的行业先行者。年度大奖,是对中国原创服装品牌的一次市场检验,也是对服装行业协会大赛操作能力及对行业发展把控能力的考验。
为了共同的信念
中国服装业1995提出品牌战略,很多企业都有10年前后品牌发展历程。中国纺织服装工业的发展和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息息相关,是国民经济发展带动的,国内消费拉动作用的结果。中国服装70%以上是内销市场,是内需带动了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从无品牌到做出品牌,漫漫10年品牌经营路,是国内市场这块沃土滋养了中国服装品牌的成长。
但到今天,中国服装品牌面临着从弱到强的难题。一些实施品牌战略的先行企业当发展到一定的时期充分体会到,品牌的培育不是一个企业单打独斗能解决的事,只有一个行业整体的发展才有各个企业的更好发展;某一个企业无论如何强大、如何有能力,都不可能脱离它所生存的产业大环境而独立存在。而要想有整个产业环境的发展,要靠众多服装企业的努力,更需要作为权威机构协会的努力营造和引导。一些企业呼吁,创品牌不仅仅是企业的事,也需要得到行业和社会支持。像中国所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痛一样,中国有给世界奢侈品品牌、高级成衣品牌加工的能力,但自己却没有进入国际市场的品牌。在这方面还不如印度,印度还有一批畅销世界的品牌。倡导发展原创品牌,引导企业在品牌之路上做大做强,这是当前中国服装协会最急迫的任务。
2003——2004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评选活动,就是要在行业树立一批先行者的榜样,要适时建立起一套自己新的评价体系。要让中国服装业知道,先行者发展成什么样,以后会是什么样,服装业应朝哪个方向努力。而做这一切的最根本目的,是让中国的原创品牌从此朝品牌化战略发展的新目标迈进。在大奖组委会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开展工作后,大奖赛得到了众多企业的积极响应,有近200个品牌参加,其中许多是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牌。由于有共同的信念,中国缝纫机行业的龙头企业中捷缝纫股份有限公司赞助了年度大奖活动。中国的缝纫机企业和中国服装企业同病相怜,由于自己的原创品牌不过硬,中捷也在给世界一流的缝纫机品牌做贴牌,自己的品牌产品怎么也卖不出高价。中捷希望赞助年度大奖,在中国服装原创品牌提升的过程中,自己的品牌也得到提升。对于行业协会倡导原创品牌这一用意,在市场中摸抓滚打的服装企业有很强的认同感。福建省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少雄对认为,原创性是年度大奖活动有别于其他活动的最大特点,是根据中国服装企业的特点、具体状况提出的,能更好地推动中国服装企业品牌自主创新的进度。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海江认为,年度大奖要求原创性,其实就是要看企业的创新能力如何。中国纺织服装业要能够在2005后的市场中取胜,缺乏创新能力,是不可能的。企业创新的内容很广,包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等方方面面。这就需要中国企业积极行动起来,不断加大对创新的投入与支持,加强开发能力。
把意会的内容量化为钢性的标准
年度大奖从一开始就坚持市场检验原则,品牌好坏,核心是市场说了算。而真正要能做到市场说了算,必须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公开的全新评价体系。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王茁介绍,组委会对此采取了二个举措:一是聘请普华永道公司全程监控,看中的是普华永道的公信力及其操作国际大奖的经验。二是从头到尾不收参评品牌一分钱。所有赞助商不能找服装行业的企业。因为组委会认,服装企业一掏钱,势必影响组委会的公信力和组委会在操作时的公正性。
年度大奖有着严格的评审程序和评审标准。这套经组委会工作人员3个月头脑风暴、逐条科学论证、设立模块等程序形成的评审程序和评审标准称得上年度大奖研发出的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其最大的价值是把许多模糊和只能意会的东西量化了,正是这种量化使得评审工作有了钢性的标准,可以把人为因素控制在最小。
年度大奖设立评委会制度,评委包括行业专家、各地方协会代表、质检机构代表、商业代表、理论界代表、策划界代表、商业代表等。初评和终评有不同的程序。初评入围品牌要求半数以上的评委通过,实际评审中出现前15名得票相同,对后几名并列的重新投票,直到产生差距为止;出现不过半数的情况时,从后面去掉一个简单得票最少的,对所剩下的再进行投票,直到选出得票半数以上15个品牌为止。普华永道对所有投票环节进行监督。终评对风格大奖、品质大奖、策划大奖、创新大奖、潜力大奖、营销大奖、公众大奖、价值大奖8个奖项分别有不同的评审标准和评审程序。这些标准体现出很强的科学性和创造性。以营销奖为例,考评的不是品牌的销售额,而是品牌的营销力,营销力包括总营销额除上店面总面积,得到单位面积营销额,单店产出,平均单价,总销售额、总销售量,单位广告产出6个方面。而且每一方面有不同的权重。根据不同的权理再进行数字模块计算,得出品牌营销力的数据。这个数据跟国家质检部门作出的质检报告一样是硬邦邦的。普华永道称这个模块是“组委会的专利”。从营销力的评价涉及的层面看得出,这种评价比销售额的评价要科学得多,其更能真正反应出一个品牌的真识市场情况。潜力、价值奖的评审也都有不同的计算模块。而品质奖的评审,直接引入国家质检机构抽查产品,具体做法是,入围品质奖的企业向组委会提供10个代理商或分公司的地址;提供最少二套件的提货单,委托质检单位出差,随机抽检。新监测的缩水率等指标比国家标准还高。严格的评审标准和评审程序,普华永道的全程监控,保证了年度大奖的公平、公正、公开,这也使得让市场说话,靠实力竞争的评奖活动有了真正的意义。无怪乎,服装界一直以业界先峰姿态出现的杉杉集团掌门人郑永刚,在得知杉杉获得两项年度大奖后,有晕眩的感觉,在奖项典礼上感言时,他像一个久经征战,终获电影“奥斯卡”大奖的明星一样,少了以往的豪言,代之的是发自肺腑的感激。
让原创品牌赢得市场尊重
2003-2004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以自愿参评的中国原创服装品牌为评选对象。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陈大鹏强调,设立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的意义,绝非在行业内部排座次,而在于通过对优秀中国服装原创品牌的表彰,发挥其榜样与先锋作用,从而推动和促进中国服装业坚定走品牌道路,不断提升原创品牌水平;在中国服装行业内强化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动中国服装企业在设计、质量、营销、创新等品牌各方面的工作,促进中国原创服装品牌的全面发展,也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中国服装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这是一种未雨绸缪的提前准备,这种对未来的准备是十分重要的。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服装企业不是靠统计厂房、机器的数量来界定企业的价值,而要看原创品牌带来的无形资产。这种资产不会跟随固定资产消失掉。正如科研企业的研发一样,也许只有20%到30%的成功率,但它将带来巨大的利润,更重要的是能确立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如果不做这种准备的话,可能十年之后,中国服装业将面临不可想象的困局。其实公信力的活动对企业是有吸引力的。2003-2004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颁奖典礼,可能是服装业老总到得最齐的一个活动。这一方面说明这个奖的必要性和它在企业心目中树立起的公信力,同时也说明中国服装企业在走向成熟。很多没有获奖的企业家,他们敞开宽广的胸怀去为服装行业中的先峰和榜样鼓掌和贺彩!他们深知,中国服装品牌要做强,首先得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捧场,拧成一股绳,共同创造一种氛围。
2003-2004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有着深远的意义。首先,它确立了行业风向标。中国服装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奖项评选的目的是激励发展方向正确的优秀服装品牌,指引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由于奖项不是终身制,将不断刺激现有品牌的发展和新的优秀品牌的涌现。服装协会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这是使中国原创服装品牌走向世界,在国际上赢得话语权,赢得尊严和尊重的一种积极努力。
获得品质大奖的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吴志泽表示,年度大奖的专业性非常强,8个奖项其实是每个品牌都应该做好的8个方面,企业入围的很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两项,但是品牌本身要从8个方向全面发展,这对企业来说很重要。爱登堡集团有关人士认为,年度大奖从一个品牌的多角度进行评选,并不是单纯评选企业规模的大小或者实力的强弱,能够拓宽品牌发展的思路,十分有意义。其次,为服装企业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获得创新大奖的依文集团认为,行业的未来要大家共享,在参加评审活动的过程中,依文既要把如何走到今天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又能了解到别人是怎样创造奇迹的。依文在受瞩目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多地提升自己、超越自己、突破自己。另外,年度大奖开启了向公众、社会展示的窗口。年度大奖不只设立了需要消费者参与的“公众大奖”奖项,要评选出消费者心目中真正的中国名牌,更在终评细则中加强了网上投票等群众参与的环节。同时,通过众多渠道向社会宣传。颁奖典礼上,众多社会名流、文化精英、政府官员、行业管理者众星捧月般为获奖品牌开奖,增强了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对获奖及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