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经济调控影响 保证“海菱”稳步发展
2004年的暖冬,使人感到秋天的徘徊和逗留,刚感到些许寒意,新年即在眼前。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绩中2004年已经走过她精彩而充实的一年,上海惠工缝纫机三厂在全厂职工的努力下,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经济指标。
惠工三厂2004年度生产经营情况
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完成工业总产值32 811万元,同比增长15.3%;总产量147 865台;实现销售产值30 881万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国内销售20 648万元,同比增长12%;出口创汇1 236万美元,同比增长6.8%;实现利润2 100万元,同比下降12.13%;实际完成新产品产值11 205万元,新产品产值率34.15%,同比增长10.8%;年度人均销售产值62.7万元,同比增长10%。
经营管理情况
2004年是惠工三厂在企业经济发展中保持持续发展的一年,与前几年相比我们的经济增长幅度趋于平稳。究其原因:经过12年的努力,企业的经济增长处于一个较高的平台,2003年的销售产值基数已达到2.8亿,按2004年的销售产值计划30 800万元计算,就要增加2 800万元。为了保证计划的完成,年初在制订新的经济目标和新产品开发目标基础上,提出了“保证企业经济持续发展”的五个方面要求,即:在产业升级上:牢牢把握“品位提升”这个切入口,将科学技术摆到先进生产力的高度,持续推进技术进步,使缝纫机制造从传统的机械制造产业上升到光、机、电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在产品结构调整上:着眼于经济的全球化、产品的国际化。尽快完成产品的升级换代,发挥惠工三厂在厚料缝纫机上的长处,展现“品种拓展”上的优势,尽快使“海菱”产品向成套化、系列化、自动化发展。 在品牌培育上:在严格控制质量的基础上,树立“品质优化”意识,积极探索,精益求精,努力把“海菱”牌塑造成世界名牌产品。在经营管理上:致力于体制创新、管理创新,闯出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发展路子。使经营管理从传统转向现代、从经验转向科学、从分散转向集约。在经营理念上: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中心,坚持以最少的人,取得最大利益;坚持小批量、多品种、高科技、高效益的经营思路。
一、坚持技术进步、提升产品品位、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产品和市场是决定企业生存的两个重要因素,2003年2月,该厂成立了“海菱技术中心”,旨在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经过近2年的运行,“海菱技术中心”已经初步具备了: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先进技术应用以及消化吸收成熟先进成果的能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新产品技术含量大大增强,系列化、批量化进程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2004年新产品开发品种和特点
2004年共完成了GC20818-MD附衬机、GC24818-1高台附衬机、GA1398-1上下复合送料极厚料缝纫机、GC2008-MD自动剪线高速平缝机(无油润滑)、GC20698-2L超长型综合送料缝纫机等15个产品的开发和试制工作,其中光、机、电产品8个,这些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在技术上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提高了企业整个产品的档次,促进了该厂的产品质量和产品的综合配套能力的提高。
(1)开辟了新的服装加工和轿车饰件加工领域
2004年为了满足服装设备市场的需求,惠工三厂开辟了新的服装加工领域,如: GC20818附衬机是西装加工设备,它与HLY-18B开袋机都是西装加工的必要设备。
GC20618系列,是专门加工汽车坐垫的专用设备。汽车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刚刚起步,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坐垫的需求将会带动缝制设备需求的上升。而2004年完成设计,准备在2005年投入试制和批量的GC20688产品档次更高,可以提供给世界上任何一个轿车坐垫加工企业,市场前景非常好。这些产品的开发成功是该厂以后几年新的经济增长点。
(2)厚料机产品特殊化、高档化
厚料机是该厂具有特殊化、高档化的强项产品,如:2004年惠工三厂开发了GA1398-1,它是迄今为止该厂厚料机家族中的极品,可以缝制2cm以上的超厚料产品,它在欧美有较好市场前景;另外,该厂还开发了缝制单边宽度为1m以上的GC20698-2L超长缝纫机,它可以加工2m以上的物品,如草席等;还有用于缝制高档鞋类的滚轮式综合送料缝纫机等。
(二)新产品开发与新产品推广有机结合
为尽快让用户试用新产品,尽早获得用户反馈,不断改进设计,使之更加适应用户缝制需求,2004年惠工三厂积极走新产品开发与新产品推广有机结合的道路,派出设计人员和新产品试制人员深入用户了解使用情况,并努力为用户排忧解难。如:GC24608-2立柱式综合送料缝纫机在张家港、昆山等市场上投入使用,因为是新产品,设计上还要进行磨合。同时由于用户对该机器性能和使用方法不熟悉,所以反映机器不好用,要求退货,并扬言要换日本精工同类机器。为此,厂领导派出设计人员和新产品试制人员,连续4次奔赴现场,调查研究,找出主要原因,在设计上进行了完善,并及时为该厂培训保全工,保证机器的正常使用。这从另一侧面给了我们启示:在推出新产品的同时,产品适用性的介绍、关键性能的掌握以及使用、维修人员的培训要同步进行,才能提高新产品的推广速度。
(三)知识产权工作
2004年全厂申请专利4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HLY开袋机、GA0688-1缝纫机的倒顺缝机构和GC2008工业缝纫机。发明专利:开袋机的动力传动机构。在当今知识和人才激烈竞争中,拥有专利的多少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到目前为止上海惠工缝纫机三厂共有专利19项。
2004年,在波兰、巴基斯坦、英国、乌克兰、保加利亚、阿根廷、韩国、日本、伊朗、柬埔寨、也门、德国、荷兰、奥地利、立陶宛、捷克等16国注册了“HIGHLEAD”和图形商标申请;在匈牙利等10个国家进行了“HIGHLEAD”的维权异议申请;在57个国家进行了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至今全厂共取得33个国家的文字和图形商标注册证书。
二、更新营销理念,灵活主动地把握市场
2004年年初,缝纫机市场火爆,各种型号的“海菱”产品供不应求。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厂部提出:机不可失、全厂动员、加班加点、努力增产,千方百计满足市场需求。在充分考虑国内外销售特点的基础上,将订单按要货的时间段和客户的具体情况进行区分,对急需的产品进行有计划调整,根据轻重缓急、有保有压,克服产品短缺的困难,积极与客户协商,并取得他们的谅解和支持,终于保证了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需求。
(一)内销情况
2004年完成销售额20 648万元,同比增长12%;销售各类缝纫机9.9万台,同比下降0.66 %;从这两个数字可以看出“海菱”产品的科技含量已经显现出优势。派出售后服务198人次;反馈质量信息18份;培训用户和单位维修人员30余人,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经济指标。
(二)外销情况
2004年完成出口创汇1 236万美元,同比增长 6.8%,创建厂后的历史最好水平,更可喜的是实现了“海菱” 出口产品占创汇总额的75%。长期以来出口产品中有自营部分和三菱部分,这两部分的比例从2000年的55∶45,到2003年的6∶38,而2004年三菱出口产品的比例下降到25%。这充分说明了近几年来,“海菱”产品的出口量大大超越了三菱产品。
2005年工作思路和设想
2005年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
建立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2005年是 “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上海惠工三厂第二个十年创业的第三年。经过前两年的努力,具有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基础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海菱”产品已经步入了国内外名牌产品行列。然而,面对新的挑战头脑一定要清醒,市场竞争在进一步加剧,互相竞争的双方都在不断进步。“不进则退”这是千古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