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业欲在中部地区崛起(一)
在去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铿锵有力的声音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传出: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形成中东西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纺织服装业也是中部比较薄弱的部分,面对这样的历史的机遇,中部各省区都有自己的打算,他们认为,中部有自己的服装业优势:中部的九省农村劳动力数量22288.5万人,如果将超过60岁、小于18岁的人口算上,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数量高达2.8亿人,这些劳动力除少部分的人到外地打工外,其余的为剩余劳动力,服装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众多的人口资源是发展纺织服装业一个重要条件;从地理位置上看,中部向东可出海,向西可通达内地,区位优势明显;从原料资源上看,中部是国内棉花、苎麻等原料的主产区,具有先天优势;从产业基础看,中部已经涌现出一批实力较强的服装制造企业和商业流通企业;从人力资源上看,中部拥有一批长期在外务工的熟练掌握服装生产技术的工人。可以说,中部已经完全具备启动大规模服装制造基地的条件。本次采访,记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几个省区,以点的角度对区域特色进行剖析。
河南:树十强企业 打造十大品牌
河南省服装商会会长金全福介绍说,目前郑州服装业从业人员已经突破30万人,其中从事批发零售的人占20万,年销售额在5亿元左右,从事服装加工的有大小工厂和手工作坊几千个,产销量3亿件左右,这么大的生产规模,这么多的从业人员,以前基本上都处于分散的状态,互相之间交流较少,互相压价、互相拆台,这就使得郑州的服装业虽然也出现了像娅丽达、梦舒娅等几家知名企业,但整体上形成不了规模,不能像广州、武汉那样靠整体的力量在全国产生影响,甚至控制市场。
但是,河南郑州本地的男女裤业现在已经有一定的规模,特别是女裤业,生产规模新颖、产量达上亿条,产品销往十几个省市,已经全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销售网络,目前,郑州本地男女裤已形成品牌运行的轨道,正在掀起一个郑州制造服装的具有独特风味的时尚风潮,服装业在国内外的地位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如果能建立服装工业园,将郑州市服装业进行整合,使郑州服装企业做强做大,向现代化、规模化发展,吸收国内外的品牌制造商到郑州投资办厂,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使专业人才逐鹿服装行业,郑州服装业就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据悉,2004年郑州市出台《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把纺织服装工业确定为重点发展的6大产业之一,明确提出到2008年,纺织服装业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并重点培育3-5个全国服装知名品牌。规划已久的“郑州服装加工基地”项目作为重点项目,即将开工建设。此外,还举办“十强企业”、“十大品牌”的活动,促进企业做品牌。
安徽:可用劳动力资源40万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说,目前国内纺织服装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之中,这对安徽服装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安徽是产棉大省,纺织能力强,分别居全国第6和第11位,但服装业却很弱,品牌意识非常薄弱,几乎没有什么服装品牌。6400多万人口,每年服装消费需求高达300多亿元,然而本省企业在这个市场上的占有率不足3%,市场上很难寻觅到安徽产服装。安徽省服装行业的落后,不仅表现为企业在机制、综合实力等方面的差距,还在于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的服装产业链条,更缺少强势的服装品牌和成熟的服装文化。正装品牌“英德利”、“华贝”等,未能形成气候,而时尚服装更是缺项。
“发展服装业,安徽有优势。”安徽服装行业商会会长杨万总认为,安徽发展服装产业,区位优势明显;从资源条件看,不仅是国内棉花主产区,也是羽绒生产基地,国内著名品牌的羽绒服生产企业都来这里采购原材料,六安地区是波司登羽绒服的羽绒供应基地。从产业基础看,合肥、芜湖、铜陵、安庆等地有一批有区域特点、经济实力较强的服装制造企业和商业流通企业。更重要的是,安徽有一批熟练的服装产业技术工人,在温州就有40万安徽人,大多数从事服装行业,相当一部分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在北京等服装产业发达的地区,安徽籍的服装从业人员数以万计,这些人已积累了五六百亿的雄厚资金,能够启动大规模的服装制造业。
“由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出现的用工荒和电荒,服装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的迹象明显,安徽服装业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安徽白马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汪登厚对记者说。
但杨万总对服装产业在安徽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表示焦虑:“许多人眼光只盯着制造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却不知服装行业的利润空间巨大。”他建议,在安徽省的产业发展规划中,服装业应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服装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已经引起安徽省政府及业界的关注。一位政府官员对记者说,有关部门已制订规划,要在10年内把1000万农村富余劳力从农村中和土地上转移出来,为实现这个目标,安徽省将加大力度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服装行业等。
安徽服装业的崛起,需要一支成熟的企业家队伍。我们欣喜地看到,安徽企业家正在走向成熟,他们对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小作坊主,正在成为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经营理念的企业家。有了这样一批企业家,安徽服装业的崛起将不再是难圆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