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缝机拧上螺丝?--高级“蓝领”培训须重视
缝机企业的扩大,除了体现在公司规模上,还必须拥有大量的既懂技术又会操作的“蓝领”人才。可现在我们的缝机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要生产一流的设备却缺少一流的高级技术工人。
“一流的设备,二流的管理,三流的产品”已经成为行业内的通病。一些缝机企业对此颇感委屈,没有与一流设备“匹配”的高级技术工人,怎么生产出一流的产品?近年来,中小型缝企的这种感觉更是愈来愈强烈,不少企业甚至因为缺乏高级技工而只能忍痛放弃国外订单。
高级技术工人的缺乏在我国的制造行业中是个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有数据显示,在世界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一般占40%,而在我国的技术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仅占5%,不少企业的一线工人都只能以稍加培训的外来民工为主角。很多缝企都是通过自己开办的培训班,通过几十个课时的技术课来提高缝纫工的技能。这样的结果是学习没有系统性,学徒只能照搬照学,发挥不了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令人欣慰的是,这一现象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就走在了前列。学院把人才培养与浙江打造先进制造业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在专业设置上紧跟产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高新区内许多企业也建立了长期合作办学关系,按企业需求“量体教学”,实行订单式培养,到目前已向高新区企业输送了一大批急需的技工人才。3月12日,来自浙江台州的宝石集团和宁夏服装服饰业商会携手合作,正式成立了“宁夏服装服饰业商会宝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宝石集团还捐赠给学校61台共计20多万元的各类缝纫设备。此次办学活动,是宝石集团促进东西部横向联合、上下游纵向联动,实现共存共赢的目标的重大举措。既帮助解决了西部地区富余劳动力就业难的困境,更重要的是缓解了全国普遍存在的服装企业用工紧缺的严峻局势,是一次一举多得战略之举。
我们缝企所需要的高级“蓝领”,是既能动脑筋又能动手的缝机人才。从专业技校毕业的人才与非专业毕业生相比,既有厚实的理论知识,又有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专业院校经常将缝企一些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请上讲台,手把手地给学生做示范,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跟得上企业技术的进步。
谁拥有高级技术蓝领,谁就拥有中国制造业的明天。从目前来看,要突破“高技能人才短缺”这一瓶颈,和企业通力合作的缝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无疑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