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服装利润变薄 仕奇实业重塑金身改行卖房子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2003年8月,仕奇实业出资8570万元,收购深圳市华业发展有限公司持有的深圳市汉国华业有限公司20%的股权及相关债权,并出资17100万元收购深圳市华业发展有限公司彩虹新都房产。

      仕奇实业成立于1998年,由内蒙古仕奇集团联合呼和浩特市第一针织厂、呼和浩特市纺织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内蒙古啤酒厂、包头市信托投资公司共同发起成立,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公司主要从事中高档西服、精纺面料的加工及精梳羊毛毛条、化纤条的生产销售及科研开发,主要产品为西服、精纺面料和毛条。

      但好形式仅仅维持了差不多两年。随着纺织品市场环境的变幻,2001年后,仕奇实业业绩开始急转直下。2003年至2005年期间,该公司分别在2003年7月7日,2004年5月12日,7月13日三次发布了亏损公告。

      究其亏损原因,隋学军首先将矛头对准了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仕奇实业所在的内蒙古地处偏远,市场规模也相对狭小;外地市场的出口也几乎被江浙同行生生堵塞;而且,这几年服装行业利润空间日渐狭小,公司前几年的辉煌难以续写。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纺织服装业的原料瓶颈。他表示,目前中国大部分重要服装企业都分布在上海周围的江浙地带,纺织业相关产业及原料重要分散地都集中在这里,公司进原料也只能到江浙采办或者直接从澳大利亚进口,不具备任何成本优势。

      “江浙一带的服装企业不管在靠近市场,市场容量,还是原材料方面都有很大优势,这也是公司近年来连年亏损的主要原因。”他说。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主业利润下滑,市场份额的逐步缩水,使仕奇实业的业绩在2001年后每况愈下。而正当此时,高速发展的中国房地产业开始吸引了公司决策层的眼光。

      仕奇实业董秘隋学军表示,放弃主业,积极进军房地产业体现的是华业发展的意图。

      2002年12月,仕奇实业第一大股东内蒙古仕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其持有的公司国有法人股5075万股以每股5.32元转让给深圳市华业发展有限公司。本次转让完成后,深圳华业将持有公司29%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据了解,华业公司主要承担深圳嘉宾大厦的经营和管理业务,以及承接海外及内地工程的工程设计、施工和地盘管理,并从事综合房产的销售业务、物业管理;生产经营各类木制工艺品和其他各类木制品及制品、小五金,和制衣行业没有任何的渊源,当时就有一些业内人士曾表示,这次收购仕奇实业可谓大有深意。

      在此之后华业发展表示,将会与上市公司的股东进行良好沟通,对仕奇实业有计划有步骤重组。事实也是这样,在此后的两年内,华业发展控股的仕奇实业大举剥离主业,积极进军房地产业,但在仕奇实业的数次房地产收购中记者发现其大部分收购的是华业发展旗下的公司及相关公司的股权,对此隋学军的解释为:“深圳华业收购了我们的股权,变为我们的第一大股东,然后就把它的一些资产转进上市公司里来,逐渐地把纺织服装类的产业置换出去。”

      此后,退居二线的仕奇集团二度签署协议,把所持4.7万多股国有股权转让给华保宏实业。卖家同时还有塞北星公司,两笔转让合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7.48%,转让价为每股4.40元人民币,合计21162.5万元。此举使仕奇集团和塞北星将彻底从经营日渐捉襟见肘的仕奇实业中抽身。

      分析人士认为,华业发展原本就是一家经营房产的企业,对纺织服装业原本不熟,再说,随着公司的收购,原本仕奇实业上市募集的大量资金随着收购也进入华业发展的户头,这对房地产业这种资本密集型行业弥足珍贵。华业发展借壳后,逐渐剥离其主业,大举进军房地产业是一种必然。与此同时,仕奇集团也可从经营日渐萎缩的仕奇实业中解脱出来,是两相情愿促成了这种必然。"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