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金坛何以实现“三级跳”

             2002年,金坛市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名列第67位,2003年是第53位,2004年则成功跻身“50强”———金坛犹如一位运动健将,三年来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位次跃升了17位。查看三年来全国百强县排名表,像金坛这样位次迅速“蹿高”的县,是绝无仅有的!

      金坛何以能实现这样的“三级跳”?金坛市委书记徐惠中说,如果要说有什么“制胜秘籍”,那就在于金坛打好了自己的特色牌。“是特色产业的迅猛发展拉动了金坛经济大车一路前行。”

      金坛找到了“金坛子”

      金坛这个名字,使人一下子想到财富。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金坛并不是“金坛子”———与苏南发达地区相比,金坛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尽管金坛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地下盐矿,已探明的盐储量约为163亿吨,盐的品质之好,也在国内首屈一指。但这一“金坛子”多年来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利用。当然谈不上借此发展特色产业。

      从去年开始,情况改变了———“西气东输”需在长三角建大型储气库,金坛成为修建储气库最理想的地方:盐矿开采后,留下的大型洞穴可以作为储存天然气最理想的“库房”。金坛市遂果断与中盐总公司、省盐务公司合作,共同投资2亿多元,于去年下半年建成了年产60万吨、世界顶级水平的盐硝联产生产线。投产当年,金坛盐业就在全国同行业中实现了三个第一:人均产量第一,人均利税第一,技术装备水平第一。今年,一条年产120万吨的盐硝联产生产线又已开工建设,投产后金坛将形成年产200万吨固体盐、100万吨卤水盐的规模,在亚洲名列第一。目前,金坛盐已经通过日本的技术检测,日本将从2006年起,每年向金坛购买20万吨高档食用盐。全国规模最大的食用盐配送中心已接到大量订单。盐化工基地建设也已拉开大幕……盐业已成为金坛潜力无穷的特色产业。

      老牌特色产业风头更劲

      服装业是金坛人倾20余年心力磨出的一把利剑。

      目前,金坛共有400多家服装企业、4万多产业大军、2000余款名优服装,年销售量达72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的35%左右,已经捧回了“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金字招牌,是金坛第一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

      服装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传统的服装业技术含量较低,如果满足于小富,这一产业也完全可以继续生存下去,但想有大的发展就困难了。金坛人显然没有停留在“小富即安”的层次———记者在金坛采访时了解到,金坛启动了“服装产业升级工程”,致力把“服装大市”提升为“服装强市”,而且收到了显著成效:一是外向化程度大大提高。目前全市428家纺织服装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达118家,93家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其中自营出口超亿美元的1家,超1000万美元的6家。二是装备水平大大提升。进口设备已占全行业的80%,两年来全行业技改投入超过10亿元。三是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上下游产业配套日趋协调,已经形成梭织、针织、辅料、印染、绣花、包装整理于一体的服装产业链。

      农业产业越来越“特”

      金坛是农业强县。如今,这一农业强县更以其特色产业而蜚声大江南北:———特种水产呈现出“国内领先、享誉港澳、带动三产”的局面。“小群体、大个体、生态型”河蟹健康养殖成为全新的水产养殖模式,在港澳,长荡湖螃蟹的声誉已与阳澄湖大闸蟹齐名,去年销售到香港的河蟹达100多吨;蟹池套养、轮养青虾、鳜鱼等生态养殖模式,牢牢确立了金坛特水养殖技术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金坛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集约化、工厂化的生产格局基本形成,深加工能力也在华东地区首屈一指。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