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纺织贸易协定签订以来美国纺织业的发展

        2005年1月1日起,扭曲国际纺织品服装正常贸易40多年的配额体制成为历史,纺织品服装自由贸易的时代开始了。 

        面对巨变,2002年以来,众多欧美纺织服装生产厂商行业协会联合那些可能面临失去市场份额的发展中国家及受配额保护的既得利益者在各种场合纷纷指责中国,要求各自政府对中国产品实施新的限制。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市场上长期受配额保护的本土生产商自1994年,WTO《纺织品贸易协定》(ATC)签订之日起,面对即将到来的纺织品自由贸易时代开始了痛苦的调整,十年来产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5年以来美国纺织服装业调整 

        美国商务部副部长阿尔多纳斯曾说过:“即使是有配额制度的保护,美国纺织业也难以扭转颓势。如果真的继续对中国实行纺织品配额制,也未必能使美国纺织业柳暗花明。中国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美国纺织业现状是企业数、人员减少;产值、利润下滑严重。纺织服装业平均每年为美国创造不低于500亿美元的产值。北卡罗来纳州、佐治亚是美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服装加工则集中于加利福尼亚和纽约等地。美国的纺织服装业的调整很惨烈,就业率持续下降。根据WTO的研究报告,2002年美国纺织服装工业从业人员约84.7万人,比1995年减少了44%。    长期以来,美国纺织服装业受配额及高关税的保护,投资、技术革新的动力不足,产业结构未能得到有效调整。2002年,美国进口的纺织品服装金额中,配额产品约占八成,而欧盟仅有三成。进口关税方面,欧盟在世贸组织中承诺到2005年将纺织品服装部门的平均关税约束至7.9%以下,美国是8.9%。与整个工业品4%~4.4%的平均关税相比,欧美的纺织品服装仍受高关税保护,而美国的保护程度更高。 

        美国纺织业的调整主要关注于兼并、裁员、削减产量,设备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产品、市场多样化和研发新产品重视程度较低。 

        与欧盟相比,美国纺织服装企业就业人数的规模要大的多,其中纺织企业平均为49.8人,服装企业为41.8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美国产业调整中企业兼并整合的趋势。美国纺织服装业的劳动生产率处于世界绝对领先水平,然而,这一优势使得美国企业在产业调整中更注重于生产效率本身,而对市场变化、消费者需求、竞争对手的变化重视不够,其结果是订单数量减少,生产价格指数下滑,零售价格下跌。因此,减产、裁员成为唯一的法宝。 

        美国目前的纺织服装业除了少数产品类别,如无纺布、纤维、高端面料等外,其余企业已完全丧失了比较优势,无法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继续生存,其保护的代价太大。 

        目前美国纺织业的增长局面主要得益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原产地规定》:使用美国原产的面料、纱线加工而成的服装返销美国得以免税进口。作为世界第一大棉花生产国,美国纺织厂利用原料优势及免税优势,对墨西哥、加拿大出口大量增加,2002年美国的纺织品占墨西哥纺织品总进口的比例高达77.2%, 占加拿大50.3%。而纺织品原料出口已经开始遭遇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强有力的挑战。 
        美国政府对纺织品服装业的政策 

        纺织品服装业无论从其产值,到对经济的影响,对美国来说重要性已大大降低。唯独80多万就业人口的选票对政客来说仍具备相当诱惑力。同时作为要价手段,美国可以通过贸易谈判,以本国产业受威胁为由,迫使其他国家打开国内市场,贸易保护将继续存在。因此美国政府对产业的调整安排或鼓励措施基本是限于与协定国家的优惠安排和贸易救济上,具体的指导措施很少,所起作用不大。 

        1994年以来,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加勒比海盆地贸易伙伴法案》、《安第斯根除毒品和贸易推广法案》、《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的实施,实现本国服装业产业转移,为纺织业产品找到出路。2005年又签定了《2004年海地经济复兴机会法案》、《中美洲自由贸易协议》。试图通过优惠贸易安排,为本国产业生存提供更多机会。 

        美国根据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的纺织品条款,修改国内立法,为配额取消后针对中国产品采取“特别产品保护贸易条款”等保障措施未雨绸缪。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