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协议 埋葬一次贸易危机
- 薄熙来与曼德尔森最后一分钟“成交”
在长谈了10个小时后,6月11日凌晨,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与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终于走出谈判会场,共同宣布:双方已就纺织品贸易达成了“最后一分钟协议”,中欧通过磋商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纺织品贸易战。
根据双方协议,中国将在2007年底之前,保证出口到欧洲的纺织品增长平稳过渡;欧盟承诺到2008年不再限制中国纺织品,而在2007年底之前,只对10种中国纺织品设置增长率限制。
中欧贸易代表团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盟委员会关于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备忘录》。在《备忘录》中,双方一致同意,对今后纺织品贸易中出现的问题,将通过磋商予以解决,不能单方面对中国纺织品设置配额限制。
《备忘录》主要内容
2008年欧盟对我纺织品全面开放;
中欧双方一致同意,对今后纺织品贸易中出现的问题,将通过磋商予以解决;
欧盟承诺对源自中国的棉布、T恤衫、套头衫、裤子、女式衬衫、床单、女连衣裙、胸衣、桌布、亚麻纱等10类纺织品终止调查;
中欧双方同意,从2005年6月11日到2007年底,对上述10类纺织品合理确定基数,并按照每年8%至12.5%的增长率确定中方对欧出口数量;
欧盟承诺在2005年—2007年间,对于上述10类产品之外的2005年实现一体化的中国纺织品克制使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报告书242条款;2008年,对所有2005年实现一体化的中国纺织品克制使用242条款。
各方积极评价协议的达成
得知双方已达成协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随即发表声明表示热烈欢迎。认为这一协议的达成,有利于为中国和欧盟相关企业创造积极、稳定、可预见的贸易环境,促进中国纺织品对欧出口有序增长,并为新形势下解决纺织品贸易摩擦开创了良好的先例。
法国《解放报》评价说:如果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特保条款,则意味着双方将陷入贸易战,这可能导致中欧关系遭到损害。中欧双方都是负责任的贸易伙伴,纺织品贸易协议的达成“埋葬”了一次贸易和外交危机。
英国《金融时报》:该协议的达成表明,中国在确立自身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地位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种建设性的态度。这充分表明中国是以一个负责任的、有价值的合作者姿态参与全球经济的。中欧之间达成纺织品贸易协议势必对美国形成压力,迫使美国考虑与中国达成类似协议。目前,美国各界对政府可能恢复纺织品配额制态度不一,零售商们认为如果那样,他们将无法购买到来自中国的物美价廉的服装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