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无息的大潮:中国去年买下近三百德国企业
在西门子手机领域卖给台湾明基之际,德国一家规模更大的企业将被上海企业买下的消息传了出来。商报同时引述一家咨询公司的说法,称去年德国就有近300家企业被中国企业买下。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就此,德国之声中文网记者采访了这家公司。
上工集团下手比勒费尔德
本月内,就将完成第一起德国股份公司出售给中国的“事件”。中国纺织机械业中大名鼎鼎的上工有限公司将买下座落在德国北威州东部比勒费尔德市的缝纫机和传输设备工厂杜尔科普-阿德勒尔(Duerkopp Adler)94.9%的股份。
杜尔科普-阿德勒尔是一家堪称历史悠久的企业,建立于1860年,年营业额1.45亿欧元,在欧洲3地共有2000名员工。其中在比勒费尔德市有1000名。
该企业的出售者FAG Kugelfischer公司的企业通联部主任罗于斯坚信,关于中国公司买下工厂后一年后将把生产移往中国的说法不适合于比勒费尔德的这家企业,“我们认为不会影响比勒费尔德这个生产场地的。”杜尔科普-阿德勒尔公司的董事会发言人黑尔先生也认为,出售给中国后,企业将得到的是加强,尤其在亚洲业务这一块。
上海华盛闪耀汉堡
近年来,中国企业收购德国企业的新闻不时登上德国媒体显著位置。2003年4月,上海民营企业上海华盛企业集团买下汉堡破产企业威尔兹钢瓶公司。
跟其它中国公司购买德国企业悄悄干的风格截然相反,华盛购买威尔兹的过程完全由媒体和政府部门伴随着。原因是,在汉堡拉腾瑙的这家公司在被华盛买下后,主要生产仍然由这里的45名员工进行下去。
华盛老板蒋自强之子蒋洲坐镇在汉堡。他又找到了两个购买对象,也是同一个行业中的德国企业。他说,德国是欧洲最吸引中国企业的生产场地,由于这里的销售市场最大,技术含量最高。
中国一年内买下278家德国企业-有没有搞错?
据6月9日的商报报导,专营中小企业买卖中介的咨询公司克莱因&克尔(Klein & Coll)的米歇尔.凯勒尔先生对该报说,去年一年内,中国公司共买下了278家德国企业。
对于至今为止一年报导一、两个中国企业收购此间企业的德国来说,这个数字太惊人了。为此,德国之声中文网记者打电话给凯勒尔先生核实此事。记者提出的问题是:您是从哪里得到这个数字的?涉及的是否工业企业,还是把中餐馆也算在内了?购买的形式是什么,是否买下后继续在德国生产?您能举几个例子吗?
凯勒尔先生给了个书面答复,内容如下:a) 我自己清楚所有这些购买行为,部分项目是克莱因&克尔公司也参与的;b) 涉及的都是小企业,营业额在100万至1000万欧元之间,餐馆等不在此列;c) 对在德国生产完全没有兴趣,中国企业感兴趣的是销售渠道,品牌名称和技术,也就是说,大部分收购行为是所谓“设备买卖”(Asset Deals),部分涉及破产领域。
凯勒尔还说,这些购买都是悄悄进行的。中国企业要求绝对保密。所以他不能举例。要求保密的主要原因是,买下有关企业后,一般就会半掉该企业,这会引起许多的失业。
会买空德国吗?
目前谁也拿不出中国企业在德国购买企业和旧设备的可靠数字来。据联邦银行2004年这个数字只有9000万欧元;联邦经济部说是1.62亿欧元。如果说,有300来家企业在一年内售给了中国公司,这些数字显然都远远地低于实际。凯勒尔先生的估计则是,中国企业在购买德国企业的过程中至少已经投入了20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