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过度保护不利于发达国家纺织业发展

            日前,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发布名为《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漏洞研究》的最新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警告说,如果发达国家继续坚持过度保护的政策,“最终可能导致本国纺织服装产业彻底崩溃的局面”。

     

      这份权威报告指出,一体化进程长达十年的过渡期,为发达国家的纺织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ATC协议自身存在漏洞,以及发达国家利用这一漏洞对自身产业的过度保护,成为近期纺织品贸易摩擦不断涌现的源头。          

      发达国家“曲线救国”导致本国纺织业变成“温室中的花朵” 

      据了解,ATC协议是为了代替此前以纺织品贸易配额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纤维协定》。ATC协议从1995年开始正式实行,该协议规定了在1995年至2004年共10年过渡期内,全球纺织品贸易分四个阶段逐步取消配额。

      根据ATC协议,设限国在前三个阶段分别对相当1990年进口额16%、17%和18%的产品取消数量限制,而将49%的产品放在最后一个阶段。这种分阶段逐步放开配额的目的在于缓解配额一次放开,给发达国家国内产业带来的巨大压力,为发达国家产业调整与发展提供空间。

      报告指出,将半数的配额在最后一个阶段放开,这显然不利于缓解纺织品在配额取消后大量进口的冲击,从而使国内产业在最后阶段面临更大的挑战与考验。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3月即配额放开的第三个阶段末期,发达国家仍然保留了大量的配额,这相当于将30%的配额量安排在已经一体化阶段取消,而将70%的配额保留在最后,且其中大部分是市场销售紧俏类别。这种安排无疑给发达国家产业带来前期的宽松和后期压力的加大,同时也扩大了配额最终取消给进口激增带来的影响。

      “这种前紧后松的安排模式势必造成发展中国家翘首企盼,等待配额一朝放开的时机大有作为,也最终成为了贸易摩擦的导火线”。报告认为,ATC进程的如此安排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公平竞争强烈呼声的压力下和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潮流面前,一方面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让步与妥协来适应时代趋势,另一方面又不甘心眼睁睁看到国内的产业遭到极具竞争力的发展中国家产品的侵袭而走出的“曲线救国路线”。但正是这种做法导致了进口国产业成了“温室中的花朵”。

      协议安排暗藏“漏洞” 

      由于ATC规定一体化放开配额的百分比,是以所有列在其附件清单中的产品为基础,并不专门针对设限产品。因此,清单中包含有大量原本不受配额限制的产品。报告认为,“这种明显的漏洞,为发达国家在执行一体化过程中留有回旋余地。”

      在第一阶段中,所有的设限进口国均实现了他们在此阶段的解禁承诺,放开了既定比例的配额量。实际上,在这一阶段中只有一个国家放开了一个设限产品的配额,即加拿大解禁了工作用手套的配额限制。

      这种名不副实的做法却合理存在于ATC的一体化进程中,其原因何在?报告揭示,仔细查看ATC所列产品的清单就会发现,清单中包括原本不受配额限制的产品。设限发达国家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捷径,在第一阶段中首先将这些产品纳入一体化。这样不仅能够保护国内同类产品的产业,而且又兑现了一体化承诺。因此,第二阶段的一体化同样是如此这般实现的。

      此外,发达进口国在仍受配额限制产品的年进口数量上也没有按照ATC协定的规定增长率增加对配额限制产品的进口。欧、美、加只在ATC协定执行的最后阶段超过了6%的增长率,而距原来规定的年增长率6%为基础,逐年递增的增长率还相差甚远。以第一阶段为例,进入美国市场纺织品配额实际上只增长了1.29%,欧盟配额增长了1.26%,加拿大为1.97%。

      报告评论认为,发达进口国并没有实现如期按步骤放开配额的承诺,而是别有用心地放慢一体化的脚步。

      一体化执行滞后 过度保护导致产业“缺钙”

      ATC协定只规定了每一阶段产品配额取消的比例,在符合规定比例的条件下,每个进口国可自主决定各阶段取消的具体产品。取消产品目录须包括以下四组产品:毛条及纱、机织物、纺织制品及服装。

      报告指出,在协定执行过程中发达国家放开限制配额时,以保护本国纺织业为原则,十分小心地首先放开了低价产品的配额,而将大量高附加值产品放在最后以保护其国内高附加值的纺织产业。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