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在把纺织业看作“母亲产业”的绍兴

             在汽车驶在通往绍兴柯桥的公路上,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竖在公路边,那到处可见的各类化纤原料、纺织机械、印染、服装服饰等与纺织相关的企业的广告。

     

      就在绍兴县这117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各类纺织企业4500多家,它们创造出全县GDP的40%,养活着十几万人口。2004年,绍兴县纺织品自营出口32亿美元,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量的20%;规模以上纺织品产值占全国同类产品15%;纺织品外销率48%,远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绍兴县,纺织行业更是被众人称为“母亲产业”。

      眼光投向高端市场

      在绍兴柯桥镇,“金舟纺织”的车间里,刚买进的60多台织机正在轰隆隆地运转着,丝线经过纺机来来回回的穿梭后,变成了一块轻如蝉翼的薄纱。而这些在外行人眼中并不起眼的织机却身价不菲,一台就要120万元,比“奔驰”轿车还要贵。购入如此身价的织机,可以说是企业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大手笔。

      公司老总陶恩久很高兴地说,这批织机适应性很好,它既能织出这样的薄纱,也能织出厚厚的毛毯,3.6米至3.9米的宽幅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也降低了管理成本,一个工人可以同时管理4台织机。目前,凭借这些先进织机,“金舟”已顺利地调整了产品结构,非纺产量占了公司总产量的80%。

      虽说原先的剑杆织机买来时每台也得花上近30万元,但陶恩久认为,一个企业跟人一样,必须加快“新陈代谢”,才能更好地保持“健康”,增强竞争力。尤其在纺织行业产能过剩、利润萎缩的大背景下,在欧美频频抛出设限的大环境下,金舟纺织意识到了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纺织升级的必要性。

      如今,在绍兴,像金舟纺织一样抢先动起来的企业已有不少,一些纺织企业在提升产品档次、抢占高端市场方面先行一步。

      未来三年,是企业升级转型的好时期

      当上周中国与欧盟经过长达10个小时的谈判终于达成协议的消息传到绍兴县,一直关注此事的纺织企业老总不禁长舒了一口气。出口大户绍兴华港染织集团表示,协议保障了2008年后欧盟市场的全面开放,解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是最大的“利好”。今年对于华港来说,面临了多次考验,如年初,自按量计征后,“华港”就不再接低档服装的单子,而转接加工要求较高的中高档产品。

      “其实我们真正受到影响的企业并不多。”绍兴县外经贸局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刚做了一次关于此次欧美对中国纺织品贸易设限影响的调查,结果是被限制的敏感产品产量不到全县纺织产品的5%。此次欧盟的承诺让绍兴企业在今后几年无需过分担心来自欧盟的特保措施,降低了企业安排生产经营时的不确定性,更为重要的是为纺织企业赢得了产业“升级”的时间。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