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人如何看待“中国制造”
- 日前,《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赖世平。他认为,“中国制造”令人联想到的只是数量而不是品质。在谈到中意经贸前景时,他指出今后5年内,意中经贸可以保持眼下的30%左右的增长速度。他还鼓励中国的企业去意大利投资。
记者:就你所知,意大利企业界如何看待“中国制造”?
赖世平:“中国制造”不能一概而论,在“中国制造”的产品中,有一些确实代表高品质,比如IT产品、羊绒制品等。但其他大多数产品中,“中国制造”令人联想到的只是数量而不是品质。说得更明白一点,“中国制造”总体上讲,就是数量多而质量平平。比如中国的纺织品和鞋。我们谈质量不仅是工艺的概念,更是品牌的概念。客观地说,中国纺织品和鞋还谈不上有知名品牌。中国最好的西服、最好的皮鞋都无法与意大利产品相比。再比如,我们谈到中国的食品,就根本不能与质量挂钩。当然,在欧洲,在意大利,中国产品也有其适合的消费群体。尽管中国做不出高质量的真皮沙发,但中国产的办公用椅的性价比还是很不错的。所以,不能笼统地说,“中国制造”打败了“意大利制造”,也不能说“意大利制造”打败了“中国制造”。大家是处在不同领域,谈不上什么竞争。
记者:有报道称,意大利鞋商正越来越担心中国鞋的竞争。有这么回事吗?
赖世平:这得分情况看。首先,由于近几年欧盟经济不太景气,许多欧洲人生活水平下降,开始关注消费价格较低廉的中国鞋。而且,随着意大利移民增加和在意华人增多,中国鞋在意大利的市场正在扩大。但这部分仍是我前面所说的,与意大利产品构不成正面竞争。意大利鞋商担心的有两类来自中国的产品:
一是由意大利人设计,并在中国投资生产,又返销到意大利的鞋。这些鞋的品质相对较高,而价格低廉,所以对意大利本土的鞋会构成一定竞争。
二是由中国出口到意大利的假冒鞋,这也是意大利鞋商真正担心的产品。这些鞋由中国人在中国生产,样式上完全抄袭和模仿意大利产品,也印上“意大利制造”的字样,令人难以分辨。对意大利本土鞋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
记者:你对意中经贸关系前景是怎么看的?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