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值10%的存亡线:浙江服装民企被困汇率风险
- 平湖是浙江一个人口仅50万的县级市,连日来,这个对外贸依存度高达96%的小城感到无比焦灼。
浙江伴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黄德荣对记者说,“我们非常关注汇率的变化情况,但是我们却无能为力。”
伴宇实业是平湖市1300多家服装企业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服装行业是平湖市支柱型产业。去年,服装行业为平湖市创造了超过6.6亿美元的外汇收入,贡献了3亿人民币的税收。
升值10%:摧毁一个行业?
平湖的服装业“外向型”的起点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但是,上海茉织华股份有限公司600555SH入驻平湖,带动了一系列的日资服装企业的进入,促使了当地服装产业分工的延伸,大大加快了产业链条的建设。
2002年起,平湖市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称号。2004年末,平湖市的服装产业工人数高达20万人,产业年产值超过130亿元,年生产成衣3亿件/套,已是亚洲最大的成衣制造基地。
平湖市外贸局吴副局长告诉记者,“平湖的服装95%以上是贴牌生产的,目前已经有130多个世界著名品牌,如耐克、华伦天奴、UNIQLO、锐步等在平湖生产。 这些贴牌生产的服装都是以美元结算。”
据吴介绍,去年平湖外贸创汇11.7亿美元,其中服装为6.6亿美元;今年1-5月份,服装出口为2.57亿美元。吴说,“平湖服装产业发展势头相当不错。”
但是,汇率变动的严峻阴影突然笼罩在服装产业的强劲增长上。
贴牌的利润非常微薄。根据平湖市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季安莉的介绍,生产一件服装获得的加工费在1-2个美元之间,其中还包括各种运营费用。“平均利润率仅在3%-5%。”即使当地的龙头企业伴宇实业、悦莱春企业,以及华城茂麓,它们的利润率也不过10%。
微薄的利润意味着弱小的风险承担能力。
平湖市经贸局副局长许荣兴告诉记者,“如果人民币升值3%-5%,则企业还可以承受;如果升值幅度达到10%,则预计会有50%的企业经营难以为继,也就是说行业将垮掉一半。”华城茂麓制衣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沈文英告诉记者,去年当地一家比较著名企业,生产服装4500万件/套,利润为6000多万元人民币,汇率如果升值5%,这些利润就化为乌有。
“现在,很多企业都被汇率调整预期所困扰。”季安莉说。
这种心态对企业行动造成了双重影响,让企业束手束脚:一方面,升值将对企业已接订单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影响生存,企业不希望立刻升值;另一方面,汇率的预期成为“楼上还没有扔下来的第二只鞋子”,进一步影响了企业对未来业务量的判断,导致了企业不敢大规模地接单。
“我们根本就没有应付人民币升值的手段。”黄德荣说。
两套应对方案
平湖外贸局一位人士对记者说,因为长期的锁定美元的汇率政策,平湖服装企业在应对汇率风险比较陌生。
2004年中国出口总额为5934亿美元,其中机械及运输设备与服装等杂项制品分别占45.%和26%。中国出口产品对价格优势的依赖程度很高,缺乏非价格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一旦人民币升值,很多出口企业全年的订单在年初就签订了整年的订单,汇率影响将会让服装企业重新洗牌。
中金公司最近的研究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际有效汇率水平上升10%且之后维持该水平,出口总额将最终累计下降12.9%,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分别累计下降16.4%和9.2%。
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朱国林认为,汇率变动后,将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升级。
但是,这种调整并不容易。
“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朱国林认为,长期倚赖劳动力低成本的经济增长,使经济结构扭曲,企业忽视知识和技术的积累。从而形成一种“路径依赖”。
这样的直接后果是,企业已经形成依赖固定汇率制的“惯性”,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企业不太可能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6月14日下午,在平湖市经济贸易局、平湖市服装行业协会的组织下,当地服装行业的几家龙头企业召开了一个小型的座谈会。规避汇率风险成为会议最重要的议题。
会上讨论出两个解决方案:一是定价权。受温州打火机产业的启发,温州打火机行业与国外的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有关于汇率变化的保证条款,即在汇率变动导致企业利益受到损失时,外商将执行新条款,保证企业的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