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捷股份:让利背后的利润
27日,中捷股份(002021)公布了首份中小板股改方案。该方案主要内容为: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一定数量的股份作为对价,使所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获得上市流通权利。流通股股东按照每1股获付0.45股的比例取得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股份。
该方案创出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以来送股方案中的最高比例,赢得了头彩,机构纷纷认为,该对价合理。
合理对价的由来
该对价是根据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提出的“股权分置改革测算模型”制订的。
根据中捷股份《股权分置改革说明书》的披露,天相投资提出对价标准的制定依据:流通股的定价按2005年6月17日及以前的30个交易日加权平均成交价的算术平均数6.28元确定。该价格复权后为10.35元,比中捷股份2004年6月30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9.93元高4.2%。根据与国外缝纫机上市公司的定价水平比较以及其他股改试点公司的方案,非流通股的定价为3.61元,为流通股定价的57.48%,较2004年12月31日每股净资产溢价31%。
天相投资认为,从已经股东大会批准的首批三家试点公司的方案来看,非流通股定价相对于流通股定价的比率在60.39%-69.74%之间,平均为63.55%。中捷股份的非流通股定价为流通股定价的57.48%,相对较低。为了促成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实施,使流通股股东通过股权分置改革获得更大利益,非流通股股东愿意给流通股股东一些让利,愿意提高对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股份数量,给每1股流通股股东支付0.45股。这样,非流通股股东预计将向流通股股东合计支付对价股份18720000股。
在23日下午举行中捷股份的股权分置改革投资者网上交流会中,部分中小投资者认为,鉴于中捷股份的现状,10送4以上较为合理,这些投资者同时希望大股东能有一个减持时间及比例的承诺,以使流通股东能继续支持中捷的发展。可以认为,该方案考虑了中小投资者的承受力。
获利比较
23日,中捷股份举行的股权分置试点投资者网上交流会上,董事长蔡开坚表示,公司会优先选择送股的方式来支付对价,“一是公司目前的股本结构,进行送股没有问题;二是送股这种方式简单明了,干净利落,没有资金需求,也能给流通股股东实在的利益。对于权证,我们认为目前不是好办法,很多老百姓不懂权证,而且中捷股份的规模小,也不适合做权证。”他还表示:“缩股涉及公司注册资本减资问题,需要公司债权人同意,这将增加方案通过的不确定性。所以,缩股不是最佳方案。”
2004年上市的中捷股份发行后的总股本为8600万股,非流通股股东持有6000万股,占中捷股份发行后总股本的69.77%。股权分置改革前,董事长蔡开坚及家人合计持有7392万股,占中捷股份53.72%的股份。股权分置改革后,将合计持有中捷股份5950.56万股,占总股本的43.25%。
相对于10送4.5的方案,更多的投资者认为较佳的送股比例为10送5股或10送6股。在23日举办的交流会上,不少投资者就提出了类似设想。
根据推算,中捷股份目前的非流通股与流通股之间的持股成本比为1:4.63,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后,两类股东之间的持股成本比将缩小到1:2.57。这个比例相对于首批试点公司明显要低。但有人计算得出,尽管中捷股份是目前为止对流通股股东最“大方”的一家,一旦该公司实现全流通,其原始股东仍将获得至少228.56%的年收益。
在23日的交流会上,有投资者就直言不讳地指出——蔡开坚是最大的受益者——以每股1元的价格持有发起自然人股2880万股,10转赠6股后为4608万股,假如是10送5股的对价方案,那么蔡只需拿出1000万股,剩下的3608万股就可流通了,按6月17日的收盘价(7.25÷1.5)计算,就是1.7438亿元。蔡“兵不血刃地从广大流通股股民的钱袋里捞取1.4558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