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女装发展对策研究 女装品牌化发展对策
一、杭州女装发展现状分析
杭州女装品牌化发展是改革开放,杭州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进行延伸分析,杭州女装品牌化发展明显呈现“十年发展”的周期性特征,并经历品牌孕育的第一阶段(1981-1990年)和“杭派”女装的第二阶段(1991-2000年)。目前正进入关键的第三阶段:杭州女装阶段。从“杭派”到“杭州”虽一字之差,却体现了一种品牌战略思想的提升。杭州女装将突破派系的地域狭隘束缚,不再强求风格的一致,而是强调形成地区合力,拓展女装品牌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广阔空间。这不仅要打响“中国女装看杭州”的品牌,而且要把女装作为美的使者,经营“休闲”的氛围,创造“华丽”的气派,传播杭州“水文化”。
杭州女装业总体状况
杭州女装企业总数1000余家,占全国女装企业总数的比例约5%,年产值近4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约2.59%,品牌企业数350多个占全市女装企业总数比重约35%,从业人员10多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比重 约14.6%,通过ISO9000国家质量体系认证的女装企业5家占全市女装生产企业总数比重约0.5%。
杭州市女装企业数量众多,占全国女装企业总数的比例为5%,品牌企业数约35%,远远超出全国其它城市的平均水平;但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的女装企业比例偏低,产品竞争力差,不利于形成国内外知名品牌。
当前杭州女装产业总体特征是“民营为主、自主品牌为主、中小企业为主、内销为主”。时尚品牌女装企业发展迅速,国内已有一定知名度,品牌化趋势较为明显。2001年时尚女装企业包揽了“十大女装品牌”,而“十佳服装设计师”中有九名出自毕业于浙江工程学院、中国美院等的“学院派”。基本型时尚品牌企业以其雄厚的实力在2001年杭州市“十强女装生产企业” 中占据了9/10的绝对优势,且有的仍以传统的丝绸女装外销为主,但品牌优势并不突出,这一方面反映在外贸出口基本以定牌加工为主,另一方面,内销产品中令人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寥若星辰。基本型女装企业数目众多,虽在繁荣市场、吸纳下岗职工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产品的低劣,多为无品牌,且时而的假冒,有损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杭州女装发展存在的问题
1、高端产品严重匮乏 由于杭州女装缺乏国内外知名的设计大师及品牌,外销女装虽在设计加工上达到了一定的国际标准,但不得已以定牌加工为主,难以创造国际市场的自主品牌;而国内高档女装市场正在形成中,使高端产品的品牌设计难以为继。
2、主流产品低层次徘徊 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主流杭州女装品牌设计品味不高,存在重形式轻质量,重模仿轻创新的现象。如在色彩和款式以及品牌的名称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在面辅料的选择和做工等方面却不尽如人意,难以起到“显身”作用,使品牌效应大打折扣。其次,设计风格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于突破江南风情的“灵秀、婉约和书卷气”特色。最后,由于设计师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相似,师出同门,路数难免雷同。主要体现在市场定位过于宽泛、简单,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3、低端产品大量存在 低端产品由于无需自行设计和打造强势品牌,成本低,满足一部分人群的需求。无需自行设计就意味着抄款、仿版和假冒,带来无序竞争。
三、发展杭州女装业对策措施
1、政府作为
(1)女装产业结构升级政策
女装园布局调整 政府应制定鼓励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杭州女装企业、国内外知名女装企业以及相关企业吸引到女装园,以此为契机,形成女装品牌的集聚化、配套化、特色化,形成一个稳定的杭州女装产业竞合网络。
女装产业结构优化 政府应制订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鼓励时尚品牌、基本型时尚企业与优秀设计师联手,使企业走个性化设计、专业订货,小批量、多品种的发展道路。同时应制定政策鼓励女装企业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近期目标应鼓励时尚品牌企业和基本型时尚女装企业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CAD/CAM系统)。如流行库、科技库(GIS)、综合设计与配置技术(CAD/3D.2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柔性吊挂生产线(FMS),综合管理系统(MIS)等,以实现整条流水线的电脑化、半自动化。远期应使这类企业与纺织、印染、辅料、零售商直接联网建立快速反应系统(QR体系),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因特网开展信息收集、客户服务、商品交易等活动,在企业中积极推行IS0系列管理体系。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