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缝纫机比洋品牌差吗?
——访杭州缝制机械行业协会张柏成会长
近日,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与杭州市服装协会、杭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杭州市缝制机械行业协会在杭州启动以“中捷·穿梭中国行”命名的大型活动。借活动启动之机,笔者与杭州缝制机械行业协会张柏成会长就中国缝纫设备的过去和现在进行了探讨。
1995年前,国内的缝制设备市场“洋品牌”一统天下。“那时我们也极力向服装企业推荐国产缝纫机,但在众多服装企业眼里,国产缝纫机就是低档、落后的同义词。”
1995年~2000年,随着国内服装行业的飞速发展,国内缝纫机企业抓住机遇,以“中捷”为代表的“台州集群”迅速崛起。经过10年的历程,通过对市场需求的把握,深入细致的开拓,技术不断创新,产品门类、市场份额日益扩大。但还有不少服装企业对中国的缝制设备制造能力了解不够,对国产缝制设备的科技水平持怀疑态度。“国内的缝制设备企业需要创造平台与服装企业开展全方位的合作,要达到这个目的双方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很关键!”张柏成会长谈到行业现状感慨万千:“目前国产缝制设备的性能、配件供应、后续服务等诸多方面完全可以满足服装企业的生产需求,而价格只是同类进口设备的1/2不到,性价比优势显著。以杭州为例,全年市场缝纫机需求量在12万台左右,如果服装企业购买国产设备,光“电脑车”(缝纫机)一项就能为企业节省巨额的资金。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对于企业还有什么比节省资金更重要的?!”
“中捷”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清醒地看到,中国的缝纫设备和服装生产企业之间惟有通过建立战略性的伙伴关系,团结协作才能使中国的民族企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中捷”在成功赞助“2003~2004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后,开展“中捷·穿梭中国行”活动,并把启动站放在杭州。“‘中捷’把首站放在杭州,当然有地域乡情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中捷’出于对‘战略布局’的考虑。随着杭州地区服装行业的蓬勃发展,作为‘中捷’产品在国内的主要销售市场,杭州有着‘中捷’众多的客户。”张柏成会长说。
“中捷·穿梭中国行”将选择国内主要的服装产业集结的城市,分期开展活动,针对不同地区服装产业的不同特点,围绕着“如何完善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与联动”、“民族品牌怎样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如何走出‘世界车间’的现状摔掉‘低档廉价’的帽子”等话题广泛地展开讨论和对话。通过举办专家论坛,与服装企业老总和缝制设备经销商恳谈,为行业进步产业升级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