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基地吸引投资超过16亿元
- 13家进驻西樵纺织产业基地的龙头纺织企业将同时举行动工仪式,并邀请业界领导专家和企业家共同见证。动工的企业项目总投资超过16亿元,项目内容涵盖从面料的织造到印染和后整理工序,新项目投产后将有力地完善西樵纺织的产业链。在产业升级过程中,西樵纺织企业除了把产品研发、质量检测、教育培训、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这五大体系建设,实现产业升级目标外,还从中悟出了必须完善产业链的道理。
着力创新:设备更新换代
身为南海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的莫柏源是西樵颇具规模的纺织企业老板,亲历并见证了西樵纺织企业的发展史。莫柏源认为,要想延伸纺织产业链,加快产业升级,西樵纺织产业必须注重技术创新和科技兴纺。10年前,西樵和柯桥都以生产仿毛呢出名,但是同样一种规格和型号的产品,西樵要比柯桥每米价格高出2角钱,在价格竞争上西樵处于劣势。创新与设备升级在当时就已经开始。上世纪80年代,西樵企业与国内其他纺织企业一样,使用的是国产杂牌有梭织机,速度仅每分钟一两百转;在90年代初期,西樵开始购买上海的中纺机设备,织布速度提高到300转/分,当时的设备价格是每台2000元;90年代中期,西樵企业开始引进台湾的金德无梭剑杆机;90年代末期,西樵已经用上意大利天马的高速纺织机;现在,西樵正在使用国际最新的意大利阿尔法喷气式纺织机,每分钟的织布速度达到1000多转,每台设备的价格达几十万元。
流通领域:延长产业链条
在莫柏源看来,西樵目前缺少的是知名的服装生产企业群体和一个综合性布匹及服装生产辅料市场。要想让服装企业落户西樵,就要有便于服装生产采购的良好配套和适应服装企业生产的低廉成本。从温州来西樵创业的万顺妹与莫柏源的想法不谋而合。4年前,万顺妹还是西樵纺织品的销售商,靠着西樵的新产品与异地的价格差赚取利润;现在,万老板在广州、新塘、东莞、虎门和温州分别设有销售部,而西樵成了纺织品生产加工基地。
莫柏源指出,尽管现在西樵的纺织品销售可以直接向生产厂家供货,一个电话,一个传真,一个电子邮件,一宗上百万元的生意就成交了,但是面对广州的中大布匹市场,东莞服装批发市场,温州、柯桥遍地的服装厂,西樵轻纺城的地域流通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难免被削弱。西樵也引进过几家大型的服装生产企业,但还未能形成服装厂商的集聚发展。由于西樵经营的产品,重中之重除了布匹还是布匹,服装企业需要的纽扣、拉链、衬布等辅料却要去广州购买,尤其是服装生产的重要程序,不少织造厂的染整加工还要到中山、江门、新塘等地去完成。因此西樵要想加快产业升级就要创造投资软环境,同时还要加大力度发展流通领域、服装产业集聚和服装生产辅料市场,延长产业链。
灵活生产:船小好调头
对于西樵纺织企业及老板们的意识,中国纺织面料(南方)检测中心主任伏广伟博士认为,西樵纺织企业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意识,缺乏走出去的勇气和将企业做大的气魄。伏主任所负责的南方面料检测中心是中南地区纺织品的认证检测中心,经他所在的部门检测合格认证的产品,就能取得欧美和国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纺织贸易“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