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顶级时尚品牌做邻居
- 如今,越来越多的顶级时尚品牌把目光投向中国,投向上海。今年5月,由《金融时报》主办、《每日经济新闻》协办的顶级时尚品行业峰会在上海举行;6月,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奢侈品展览登陆上海;7月5日,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意大利博科尼大学商学院、法国巴黎高等经济商业学院联合打造的《中国-欧盟品牌建立与时尚产业管理》课程正式启动,这也是国内第一个聚焦奢侈品和时尚产业管理研究的国际合作教育项目。
有鉴于此,本报从今日起正式推出“打造传奇”栏目,探讨顶级品牌产业的现状与发展之路、世界著名时尚品牌的成功之道、中国时尚管理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等;并将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联合推出“打造传奇”系列论坛,敬请读者留意。
打造传奇
对设计师来说,Zara或许是个噩梦;但就商业运营而言,它却是个近乎完美的案例。听完意大利博科尼大学商学院“时装与设计管理”硕士项目主任StefaniaSaviolo教授对Zara品牌的介绍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60多名MBA、EMBA学员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作为《中国-欧盟品牌建立与时尚产业管理》课程的主讲老师,StefaniaSaviolo给“时尚”下了这样一连串的定义:“从技术上讲,时尚是由各种市场行为推动的纺织面料工业;从语义上说,时尚是个体或者团体通过各种符号、标志表现出的非文字表征;在美学意义上,它则是在某历史阶段由身处某种社会文化背景的设计师所描绘的图景,是在着装、配饰和装修上的风格潮流;而对消费者来说,时尚最直白的表达则是‘看起来很美’。”
Stefania指出,时尚曾是奢侈的代名词,社会风潮往往起源于贵族聚会活动中的某一个细节;但时至今日,时尚已经是一场全民运动:有钱人自可以购买Chanel和Dior,平民老百姓也能接近Zara或者H&M。在Stefania看来,Zara作为全球著名的大众时尚品牌,与奢侈品牌所表征的永恒、经典相对应,乃是快速时尚消费时代的一个精彩案例。
回顾Zara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Zara的成功主要基于两点,那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建立完美的管理控制系统,并具备快速模仿能力。Zara创始人AmancioOrtegaGaona对“时尚”概念的理解很能说明问题,在他看来,“时尚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消费者对流行的需要。”
与奢侈为邻
1975年,Ortega在西班牙北部的LaCoruna创办了第一家Zara门店。不过当时的Zara并不是一个快速时尚品牌,相反,它采取的是传统的经典风格。然而,这种“廉价的经典”模式很快惨遭滑铁卢,Ortega被迫调整思路,结果却大获成功。现在,Zara已在31个国家拥有735个销售点。
与其他时尚产品相比,Zara的市场策略非常独特:廉价时尚,却与奢侈为邻。
在店铺的选址方面,Zara非常挑剔,它只选最好的地段开店,周围全是顶级品牌。与很多时尚品牌不同,Zara几乎不打广告,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门店就是最好的广告。
在纽约,它选择第五大道;在巴黎,它选择香榭丽舍大街;在米兰,是艾玛纽大道;在东京,则是Shibuya购物区;在上海,它将在南京西路的平安电影院登场。因此,它的邻居全是LouisVuitton、Chanel、ChristineDior、Prada、GeorgeAmarni等等。而且,Zara只选择最好的模特,比如AmberValletta是Chanel秀场最耀眼的明星,BridgetHall则是RalphLauren的常客,她们同样也为Zara代言。这大大满足了消费者的炫耀心理:在第五大道购物,不用付上万美金,也能获得同样的光鲜漂亮,以及满足,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
在产品数量上,Zara的季节性产品根据市场销售状况决定,但都被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销量好的产品会增加产量,但不会增加太多。如同其他限量版的奢侈品一般,Zara向消费者传递了这样的讯息:数量有限,欲购从速,否则便无,以此彰显自己的身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