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京都服装市场八大怪上

        北京服装市场是全国服装市场发育最好的市场之一。“一件衣服半壁江山”,给市场繁荣、经营拓展带来了特别的好运。据行家们提供的数据,1993年1~9月份,北京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400亿元,其中消费品零售总额385亿元,在消费品中,穿着用品比去年同期增长47.8%。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穿着用品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重逐年迅速上升,1992年超过三分之一,1993年接近50%。北京商业企业出现了百货店不百,专业店不专,工农兵学商都在卖服装的局面。西单百货商场已将许多百货请了出去。东单菜市场中高档服装的营业面积占了将近一半。前门外妇女服装商店中男装比重不小,今年销售额增长30%,利润水平上升幅度更大。油盐酱醋店也开辟服装柜台。就服装市场而论,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本文称之为“八大怪”。

     

        一、大款不上前门外

        前门外是北京著名的商业区,同西单、王府井形成金三角,三足鼎立。这几年市政建设日新月异,现代化、合资型的大商城拔地而起,西单商场改造了,东安市场推干了,前门外落后了,对高档服装消费者失去了魅力。新新服装店一贯以新领导服装消费潮流,在国内外知名度很高。为了提高市场档次,1993年按照燕莎、赛特的装修水平,将三楼改造为精品店。但没想到,5—10月销售额仅100万元,远低于一二层中档产品的柜台。八九百元一件的高档毛衣,只有新新和赛特有,但赛特卖完了,新新只卖出一件,不得不把货调走。在赛特,1680~3500元一件的羊绒大衣,一天至少卖10件;2~4万元一件的高级裘皮服装,一天可卖5~10件,1.8万元的皮革服装,挂出2个小时就被东北老客买走了。前门外几家服装店和几条服装街只能望而兴叹,连过去常在家门口买高档服装的款姐、款爷,也舍近求远,到二环以外的高级商场去。

        目前北京服装市场购买力分散,购买档次集中,购买半径缩小,商店层次分明,逐渐有了固定客户。买高档服装都去燕莎、赛特、贵友、蓝岛、西单、长安、城乡及大楼、天桥、隆福精品店,这些地方是老外、大款、旅游者的天堂。

        二、新款时装臭街快

        我国时装起步晚,发展快。设计力量雄厚的国营和城市老集体企业,都在设计新款时装上下功夫,不少企业每周推出一个款式,甚至每日一款、几款往外推,凭借技术优势占领市场。但近年来在北京郊区有个数万人的浙江村,以生产经营服装为主,他们没有设计人才,但确有一大批人每天泡在大中型商场里,看到新款时装一上市,立即去抢购一件,紧接着采购相似面料和配套辅料,当日返村,拆开翻版,比葫芦画瓢,连夜加工,第二天至迟第三天就上市,款式是新的,面辅料是次的,加工是粗制滥造的,有的正反面不分,横竖丝不分,袖子不一样长,翻领不一样大,只是小批量、撒大网、游击战,敢甩张,服务态度好,价格低廉而灵活。高中低档商店都敢进,东西南北都敢闯。一批人先在前门外卖高价,卖不快就降价,卖不动就处理,人称前门外是“火葬场”,结果把新的款式很快就搞臭了。

        当然在北京服装市场上,不是只有这类乱七八糟的时装,层次比较高一点的商场、商店还是以质量较好的时装为主。但销售态势同样发生了重大变化,即新款时装流行周期迅速缩短,款式更新速度加快,成为鲜活商品。前几年时装的流行周期为一个季度,1982年为一个多月,1993年平均只有八九天,时间长的不超过三周,短的一周以内。这给商业经营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必须建立快速反应的运营机制。现在经理们到外地采购时装都特别谨慎,如今一次只敢要几百件、几十件甚至几件。就这样,还有可能扎在手上降价处理。经理们感叹:干了几十年服装买卖,现在真不敢称自己是行家、专家,这不是谦虚,经营时装太难了。有些服装店精心装修、笑脸迎客,每日一款,优质服务。有些服装店代销的服装,三天不怎么动销就调整,亲哥们的货也得请出,市场大于人情。他们明知这样做会给工业企业造成很大困难,对不起合作伙伴,但为了竞争,没有别的办法。

        从北京服装市场新款变化快、流行时间短、个性化、时装化日渐突出的态势看,已经迈进了现代市场的门槛。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