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海门三星:全国十九个家纺业特色镇

     

      三星镇位于海门市的西北,东南与本市的德胜、天补两镇接壤,西与通州市的川港、姜灶、金沙镇为邻,全镇土地面积36平方公里,本地人口3.55万人,全镇90%有农户从事绣品经营,2002年底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家纺绣品名镇”称号,是全国十九个家纺产业特色镇之一。

      三星镇家纺产业发展的现状

      三星镇的家纺产业在我国首屈一指。全镇1.3万户人家,有9000多户从事家纺产品的生产加工和经营销售;在本地的3.55万人口中,有近两万人经营着家纺产业的各类经济实体;在不到两平方公里的“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里,除本镇人外,有四万多的外来人口从事家纺产品的经营;每日有3万以上人次的人流量在这里交易家纺产品;全镇现有1000多家工业生产企业,近6000户个体工商户,仅2004年就新增民营生产企业908家,新增个体工商户4488个,新增注册资金9.6亿元。镇内最大规模的民营企业,年销售额已达3亿元。三星镇家纺产业的集群发展,已影响、辐射到海门周边的通州、启东3个县市,10多个乡镇,从业人员达20多万人;经三星镇叠石桥市场集散到各地的家纺产品,已畅销至全国的 200多个大中城市和美国、俄罗斯、罗马尼亚、南非、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三星镇以绣品经济为主体的民营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呈井喷状发展态势。2004年全镇民营经济总量突破80亿元,比上年增长65.2%。仅2005年第一季度,全镇的工业用电量就突破966万度,同比增长86%;完成国税收入969万元,地税收入76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38%、84%,两税收入在全市遥遥领先。近几年来,三星镇的民营经济呈现出如下特点:

      (1)生产规模化。

      1995年,为解决场地狭小问题,适应产业经济发展,镇党委政府在叠石桥绣品城东侧的召良村开辟了工业园区,第一期工程166亩,到2001年底,镇党委政府对规划进行了调整,镇工贸园区占地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100多亩。到2004年底,共有100多个项目进区,总投入20亿元。全镇现有个私企业1000多家,个体加工户近6000户,规模以上企业100多家,产值销售超亿元的企业4家,2004年叠石桥市场成交额达105亿元。

      (2)分工社会化。

      通过市场这个无形之手,利用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协作,把千家万户个体、私营企业连接起来,在一定区域相对集中生产同类产品和系列产品,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块状经济和区域产业链,实现了民营企业由“分散、小规模经营向社会化、集约化经营”转变。通过市场带动民营企业,通过产品形成专业市场,通过大力建设特色工业园区,促进个私企业走专业化的道路。同时,随着家纺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分工也越来越细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

      (3)设备智能化。

      三星镇的绣品生产起初是手绣,后来发展到用缝纫机绣,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普遍用电动绣花机绣花,目前更是向电脑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全镇拥有电脑绣花机3000多台,电脑多针绗缝车300多台,工业缝纫机6000多台,喷胶棉生产线15条,其他相关设备600多台,设备总值20多亿元。并成功实现了加工设备由进口向出口的战略转变。

      (4)产品系列化。

      产业发展之初,叠石桥市场的产品主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随着绣品市场不断壮大,经营理念不断改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叠石桥市场上的绣品也不断推陈出新,档次逐步提高,目前,已拥有30多个家纺系列,200多个花式品种。如今三星绣品,不仅品种多而且质量高,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1] [2] 
  • 相关阅读
    1. 常州智谷获评天宁经济开发区三新经济“三星企业”
      智能连接设备市场不断增长 三星未来或将试水智能跑鞋
      海门市外贸进出口值上半年持续增长 列全市第一
      高端纺织与品牌国际化发展论坛在海门举行
      首届中国家纺业电商大会在南通海门举行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