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服装为何缺乏知名品牌

            与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艾丰对话 

      人民日报记者 冉永平 

      记者:衣食住行,衣排首位。可见服装业与消费者关系之密切。我国服装业规模不可谓不大,服装企业也似满天繁星,数量庞大。但是人们很难说出中国服装业有什么名牌。至 少,服装业的名牌,没有其他行业那么响亮、那么获得公认,您认为个中原因是什么? 

      艾丰:服装业创品牌客观讲难度比较大。首先服装业是一个进入门槛比较低的行业,其一大特点就是劳动密集,适合乡镇企业发展。因此,服装企业大多起点比较低。而做品牌要讲规模、讲投入,企业太小,没有一定的集约性,很难树起有影响的全国性品牌。 

      记者:我理解,企业的规模和品牌的影响半径成正比。企业规模小,市场覆盖就有限,而品牌影响力的先决条件是要看到你的产品。其实服装业除了一些外来品牌外,很多品牌具有区域性,这可能与我们企业的规模有关。 

      艾丰:规模是基础,但对于服装业,除了规模,另外一个更大的障碍是文化。服装不同于其他产品,它是穿在身上,与我们形影不离的。因此,服装的文化、美学内涵很高。说服装企业起点低还包括从业者的素质。国内服装厂,特别是乡镇企业,不少是家庭作坊出身,从业者文化素质有限,从而影响了文化内涵深厚的服装业品牌的发展。 

      记者:很多人认为服装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行业,技术含量不高。这可能也正是服装业做不出品牌、做不出高附加值产品的关键。其实,服装业除了面料的科技进步以外,最大的技术含量是文化、美学内涵。而我们的从业者如果文化、美学内涵缺乏,可以说等同于其他行业的缺乏核心技术。缺乏核心技术,当然会影响其健康发展。 

      艾丰:不仅如此,制约服装业品牌发展的另一大问题是外来文化冲击。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经济原因,目前西方文化对我们传统文化形成不小的冲击。某种程度上,外来文化处于强势地位,这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这一社会环境无疑使得文化内涵丰富的服装业,树自主品牌的难度加大。别说出口,就是在国内市场,自主品牌都必须涂上洋文化的色彩,否则就不好卖。 

      记者:的确,目前在服装业中外品牌混淆不清的特点最明显。到商场转转,很难从名字来判断哪些是海外品牌,哪些是本土品牌。比如“雅戈尔”、“法涵诗”、“达芙妮”,单从名字谁能判断出是洋品牌还是本土品牌?但是,对于庞大的中国服装业,树自主品牌是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如果我们的服装永远只能贴牌生产,永远只能出口到国外的廉价超市甚至地摊,我们就没有办法避免“8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尴尬。靠廉价、靠“海量”支撑的纺织品贸易就难以从根本上避免贸易摩擦。那么中国纺织品走品牌之路难道就没有希望了吗? 

      艾丰:看到困难是为了解决困难。如果畏难而放弃,现状永远也无法改变。其实,服装业同其他行业一样,发展自主品牌也必须坚定信心,必须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持之以恒必能突破。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