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自由贸易尚远出口增长格局不变
- 中欧在最后一分钟就纺织品自由贸易达成协议,中美关于纺织品的谈判无果而终,截至7月15日,美对中国纺织品已设限或酝酿设限的品种达到19种。近段时间,围绕中国纺织品所发生的一系列事端,让业界及学者对中国纺织品的出口、纺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前景忧心忡忡。但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研究员王硕等人在深入研究中国纺织品的贸易环境后表示乐观。他们认为,欧美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设限是"一种依法但不合法"的行为,中国纺织品要达到自由贸易的程度还有一段距离,但纺织品出口快速增长格局不会改变,竞争将导致产业整合加剧,如果重新调整出口结构,纺织品依然可以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自由贸易还有一段距离
中欧经过谈判初步解决了入世谈判遗留的242条款问题,欧盟承诺2008年前克制使用这一条款,将242条款生效的时间缩短一年,同时提高设限产品出口数量的增长基数和增长速度。谈判结果表明,欧盟将初步在2008年全面开放纺织品市场。王硕认为,整体观察未来纺织品的出口环境,中国纺织品离自由贸易还有一段距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反全球化的情绪有所高涨。经济全球一体化在满足跨国公司有效配置资源的同时,使发达国家失业同步扩大,由于失业等问题导致的发达国家反全球化的情绪逐渐升温,这种情绪的蔓延势必影响政府行为。为保证本国或者区域合作伙伴国的利益,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将受到遏制,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这将是一段时期内主导发达国家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态度的重要因素。
中国入世谈判承诺的其他条款,也将成为一些国家继续限制中国产品出口的借口。王硕指出,针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242条款有效期是2008年底,但并不意味中国纺织品离自由贸易只有3年了。由于中国不是以市场经济国家身份加入WTO的,因此在入世后中国仍需要为自己的市场经济地位做进一步的外交努力。由于被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规定,反倾销条款有效期是到2016年底,同时第16条规定,特保条款有效期是2013年底。这些条款同样适用纺织品。因此242条款失效以后,中国纺织品仍可能面临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
非关税及数量控制壁垒的长期存在也将使一些国家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提出种种不利限制。王硕说:"由于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国,进出口呈现大进大出的格局,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70%,经济因素对国际政治利益的触动已经发出越来越强的弦外之音。因此,一些国家对中国出口的限制意愿将会越来越强。表现在纺织品领域,其他国家可以继续在技术壁垒、环保标准、劳工保障等很多方面,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提出种种限制。"
出口增速不会改变
由于中国纺织品依靠自身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和质量优势形成了强大竞争力,有效利用出口渠道,重新调整出口结构,纺织品快速增长的格局有望继续。
王硕认为,入世以来,2002~2004年中国纺织业出口平均增长速度为21.3%,这期间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快速增长是在配额限制以及包含20%以上的配额成本、9%关税成本的情况下取得的,相比其他享受欧美纺织品贸易优惠的国家,中国纺织品的相对优势不仅仅体现为劳动力成本较低,在技术提高以及质量管理上形成的质量优势、在产业链条整合和区域聚集上形成的规模优势等,都决定了中国纺织品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这成为纺织品行业出口继续快速增长的基础和源动力。
同时,一些数据也能对这个问题进行有效阐释。2005年1~4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原设限国家的出口金额共计111.13亿美元,同比增长54.43%,增长幅度比上年同期提高32.27个百分点;而对非设限国家的出口金额为208.69亿美元,与去年同比增长5.14%,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大幅度下降19.4个百分点。从对比可以看出,出口企业在配额取消后集中向原设限国家出口,低价扩张势头明显,而对非设限国的出口力度明显下降(详见下图)。
对香港的出口显著下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今年1~4月内地对香港的纺织品出口金额同比下降10.48%,而上年同期对香港的纺织品出口同比增长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