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限是依法但不合法的行为
- 今年,国际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量激增,导致我国与进口国贸易摩擦加剧。对美国和欧盟等设限国家和地区过快的出口增长,是我国与美国和欧盟纺织品摩擦的根源,这种观点已为业界公认。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1~5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值为407.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14%,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4.75%。其中纺织品出口金额为165.02亿美元,同比增长22.90%;纺织品服装实现贸易顺差342.50亿美元,纺织品服装对原设限国家出口金额共计144.50亿美元,与去年同比增长58.30%。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研究员王硕指出,美国和欧盟依据242条款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是"一种依法但不合法"的行为。首先,发达国家并没有完整地履行其在削减配额方面的承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纺织品配额的取消行动更为缓慢;其次,在配额取消后,短时期内部分中国纺织品出口激增是正常现象,并不能作为启动242条款的理由;第三,中国部分纺织品对欧美出口的迅速扩大并没有对欧美纺织品市场形成破坏性影响。实际上,欧美并没有提供有效的数据证明中国纺织品对其市场的破坏程度。
王硕认为,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保护的是拉美、北非、东欧等国家的利益。因为在美国和欧盟国家的纺织业调整过程中,纺织业的投资逐渐转移到周边的国家,如美国的纺织业逐渐转移到墨西哥等拉美国家,而欧盟的纺织业转移到北非地中海国家以及东欧国家。
美国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及《美国与加勒比海国家贸易伙伴法案》等区域合作方式,促进了墨西哥等国的纺织业对美国出口的增长,同时保护了美国纺织资本的利益,并限制了区域外的纺织品进入。欧盟虽然没有类似的区域贸易协定,但进口政策给予传统的"邦国"免配额、低关税的优惠,并取消对东欧国家的配额限制,促进纺织资本向周边国家转移,整体上形成区域化的纺织行业布局,具有相对的封闭性。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纺织品对美国和欧盟出口激增,在目前全球纺织业生产能力过剩30%的状况下,必然会触及更多纺织品以外的利益格局。事实上,美国就把纺织品问题作为对华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