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服装博览会转型年
- 在川剧中,有一个闻名遐迩的绝活——“变脸儿”,颇受海内外观众和业内人士的青睐。而定于今年9月10日至13日举行的第17届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也将要亮出一个“变脸儿”的高招——重新确定自己的定位,从以往比较宽泛的面向全球的国际服装博览会,转变为以东北亚为主要目标的区域性国际展会。
闻听此言,许多业内人士感到大吃一惊:想当年,作为国内第一个举办服装博览会的城市,早在1991年的第三届时,就为展会冠上了“国际”的字样,这也是国内第一个国际性的服装博览会。如今,当国内的服装博览会风起云涌,而且不论大小,都戴上“国际”的桂冠时,最早创办,并且是国内同类展会中唯一一个成为国际展览联盟成员的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为什么却要从全球性的“国际”,缩回到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呢?
对于这个问题,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的主要承办单位——大连国际服装展览公司总经理李素珍一语中的:“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此话怎讲?想当年,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一枝独秀,何等威风。但几届过去,许多地方都看中了服装展会这个大市场,特别是最近短短的几年间,全国大大小小的各类服装展会就多达一二百个,且都称是“国际性的展会”。加上缺乏正常市场秩序的无序竞争,办展的难度越来越大。为此,大连国际服装展览公司的领导和成员们相信了这样一句话——“有序的竞争是错位办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找准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定位,才能避开那些“一窝蜂”似的争夺展会资源的恶性竞争,寻找到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天地。
为什么要定位于“东北亚”?前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把大连建设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决定,从去年开始实施,这为东北和大连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还将使大连成为东北亚重要的物流中心。借此东风,依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环境、地域、政策优势,地处东北亚大陆桥的大连,完全有能力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服装交易中心、服装信息发布中心和服装品牌孵化中心;积累了多年办展经验的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也完全可以成为东北亚最具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国际性名牌展会。
这是借势发展的捷径,更是扬长避短的抉择。
在谈到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重新定位、重心转移时,连续16届一直主抓这项工作的大连市常务副市长王承敏解释说,做出这种战略性转轨变型决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国际服装市场的准确把握。一方面是,中国加入WTO后,今年的纺织品配额将取消,纺织品和成衣出口量将大幅增加,东北腹地特别是大连拥有雄厚的服装制造业基地,将成为国外服装品牌做贴牌加工的重点选择地,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重新定位后,就可以为东北地区的服装加工企业和海外的服装经销商搭建起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与气候炎热,几件T恤衫就可以穿一年的南方、东南亚地区不同,东北亚地区四季分明,又是服装高消费区域,特别是羽绒、皮毛服装及制品,在东北亚地区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潜力。定位于东北亚的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就为国内东南沿海服装业发达地区的大量服装企业,将产品打进东北及东北亚市场提供了畅通的贸易渠道。
正是基于以上的种种考虑,今年大连的第17届国际服装博览会,无论是在参展商还是贸易商的选择上,无论是展场的硬件设施还是展会的软件服务上,都紧紧扣住“东北亚”这个主题,围绕着区域性展会的多种功能做文章。业内专家对此评价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多年来不断顺应市场变化的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今年又走出一步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