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MA2005打造世界第一大展--访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何烨女士
●CISMA2004规模直逼世界第一
●CISMA2005规模有望达到世界第一
●在数字背后的是中国缝制设备市场的魅力所在
WearWeek:今年3月底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宣布,在举办完CISMA2005后,CISMA的举办周期将改为两年一届。此消息一出,无论是缝制设备界还是服装界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请谈一下此举的目的。
何烨:由于近几年展会增长速度加快,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普遍感到从精力上、参展成本上以及新产品开发速度上都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因而,协会提出了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将CISMA举办周期改为两年一届的设想。从目前情况看,CISMA2004的展出规模已直逼世界第一,计划中的CISMA2005展出规模有望达到世界第一,CISMA在国内外的地位已基本巩固,目前行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艰巨,企业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成本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产品,调整CISMA举办周期的时机已基本成熟。
在不举办CISMA的双年里,协会计划在我国缝制设备的重要市场举办有针对性的区域展,进一步整合地方展览,有利于树立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企业和产品在用户心目中的真实形象。
WearWeek:规模与质量好似天平的两边,若要天平保持着平衡,操作者必将要把两者很好的兼顾。作为展会的主办方,您如何看待展会规模与质量这一问题?
何烨:2004年,CISMA的展出面积达到了75000平方米。今年,CISMA稳步发展,规模突破8万平方米,展位仍旧供不应求,这充分体现了一个展会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展会规模也成为一个展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硬件保证。
勿庸置疑,CISMA在规模上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大展,但CISMA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上还离国际一流大展有距离。为此,CISMA不单纯追求在规模上的扩张,而是要更加注重展会内涵的丰富。鼓励企业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真正达到展示最新产品、交流、讨论前沿技术信息的目的。推动本行业与下游缝制业如纺织服装、皮革鞋帽、箱包装饰等行业的直接交流互动。通过资源社会化、组织网络化、机构专业化等措施不断地提高办展水平。
WearWeek: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展会,海外展商及观众的数量,尤为令人关注,请介绍一下主办方在这方面的举措。
何烨:截至今日,CISMA2005已有来自德国、日本、美国、法国、韩国、新加坡、意大利、英国、芬兰、瑞典、土耳其、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海外企业参展,囊括了世界最著名的缝制机械企业和品牌,如重机、兄弟、杜可普、百福、飞马、大和、力克、格博、日星、高林、启翔、飞跃、标准、中捷、上工等,将集中展示世界最先进的产品和技术。而截止到开幕前,已有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31个国家的观众在网上预登记,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
今年以来,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强化国际宣传和国际招展、招商工作,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宣传CISMA,与德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的行业协会合作,利用参加IMB、JIAM等展览会的机会进行招展和招商,充实和完善展会的英文网站,开通国际观众预登记网站,集中优质资源,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各项便捷的服务。
WearWeek:参展企业对展会的评价一方面影响了展会在行业内部的口碑,同时另一方面也影响下一届展会的招展工作,本届展会的主办方将如何使参展企业得到最大化的回报?
何烨:不可否认,展览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把1000多家企业的数万种产品集中在80000多平方米的展馆里,接待30000多人的专业观众,这对主办单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保证参展商各项展出活动顺利进行,在今年成立了协会展览中心,作为承办单位之一参与展览会的全面工作,以加强协会对展览各项资源的整合和对展览工作的全面领导;此外,主办方经过多方比较,采用招标方式确定了在展览服务行业中一流的合作伙伴。同时,通过采用先进展览专业软件,制定严密、周到的工作计划和进度表、优化现场服务流程,确保为展会服务的各个单位配合默契、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