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提高名牌产品评定门槛
- 2005年“江苏名牌产品”申报已经开始,今年我省提高部分行业产品年销售额的申报“门槛”,最大升幅从2亿元升到10亿元。有关部门说,近年我省这些行业规模企业发展迅速,符合参评标准的企业众多,只有提高门槛才能更好发挥名牌的引导作用。
今年我省对机械、化工、纺织、轻工、冶金、建材六大行业的19类产品申报江苏名牌,设定了“量身定做”的申报条件,门槛普遍比原来的“通用标准”高出一截。如化纤及合纤类产品参评条件是2004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钢管材2004年销售量2万吨以上,销售额6亿元以上,热轧带肋钢筋2004年销售量40万吨以上,销售额10亿元以上……此前申报江苏名牌产品年销售额的“通用标准”是消费类产品1.5亿元,生产资料类产品2亿元。
省质监局质量处马小平处长告诉记者,其实“江苏名牌”的起评门槛这几年一直不断地在调高。90年代产品年销售额的条件是1亿元。2000年开始分成两类,消费类产品年销售额要超过1亿元,生产资料类产品是2亿元以上。2003年又将消费类产品年销售额门槛提高到1.5亿元。但是这些提高了的门槛还是很快“过时”了。例如,2000年,当时我省最好的电线电缆行业年销售额也就5亿元左右,能跨过“门槛”的企业没几家。但是去年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的电线电缆企业达到好几十家,远东电缆等企业年销售额达到数十亿元。符合参评条件的企业多了,当然是好事,但是让2亿元年销售额的企业和年销售额数十亿元一起竞争,无形中降低了“江苏名牌”的含金量。2004年参评江苏名牌的电线电缆企业近20家,最后专家组只好划定了一个年销售额5亿元的“内部控制线”。
今年我省第一次抬高了部分产品参评“江苏名牌”的门槛,这19个类别的产品都是我省产业集中度高、有明显区域优势的工业类产品,甚至可以代表国家产业发展的水平,要让这些行业的名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就必须提高“门槛”。省质监局称,有些产品的标准还是定得稍微低了一点,以后还会逐步提高。如钢铁等国家宏观调控类的产品,将来门槛还会逐步提高,部分钢材类产品的年销售额可能会提高到二三十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