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服装饥荒 对华纺织品设限是把双刃剑 伤人又害己
- 前不久,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激烈,曾引起世界关注,该问题最终以中国显示出的高姿态而得到圆满解决。然而,法国《费加罗报》日前发表的题为“欧洲没有套衫和长裤了”的文章,描述了欧洲商家和民众对中国纺织品的需求。
文章称,虽然自7月中旬和8月初进入欧盟的中国套衫和长裤已经用完了配额额度,但以上产品的欧盟进口商家纷纷要求欧盟灵活执行配额制度。法国全国服装连锁店委员会主席奥迪耶此前表示,法国的贝纳通、扎拉等服装连锁店目前均面临无货可进的尴尬处境,并要求欧盟在执行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额的有关规定时体现出更大的灵活性,以及允许法国商家提前使用2006年的部分纺织品额度,以解燃眉之急。
按照世贸组织规定,欧盟应自今年起向入世后的中国纺织品开放市场,消除中国与欧盟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纺织品贸易壁垒。然而,仅仅经过三四个月的时间,欧盟就开始如坐针毡,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其中法国尤为活跃,向欧盟施加压力。一些媒体把中国纺织品视为“入侵”,威胁法国纺织业的生存,甚至重炒“中国威胁论”。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更是态度强硬,与欧盟左右呼应,在国际舞台上表演了一场欧美“二人转”。本着彻底解决争执的诚意,中国与欧盟6月11日达成协议,规定欧盟对中国纺织品的设限过渡期再推后3年,并且在此期间中国输欧10类纺织品的年增长率控制在8%至12.5%之间。
然而,近几个月来的实际情况表明,欧盟的政策并不符合其内部市场的实际状况。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上周表示,在7月11日前启运的中国套衫和长裤,不管是否超出配额,都将被允许进口欧盟国家。他随后还表示,允许提前使用明年配额额度的9%。
欧盟重新针对中国纺织品的配额制度本身就不符合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大趋势。对此,欧盟乃至世界上不乏公平公道之言。欧盟前贸易委员拉米则对中欧纺织品争端感到不解,他认为欧美在世界贸易中拥有大量优势产品,在纺织品行业完全可以、也应该减少与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曾表示,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责任不在中方。
其实,对中国输欧纺织品实施限制虽然使当地的纺织品生产商获得了喘息机会,但也令更多的进口商和销售商遭到打击,并让消费者蒙受损失。正因为如此,欧盟内部此前在是否对中国纺织品设限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英国、丹麦、瑞典、荷兰主张自由贸易,德国和芬兰等国明确反对设限,而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则强烈要求设限。
允许提前使用明年的额度指标是欧盟审时度势的明断之举,但明年怎么办?有媒体报道,有的商家和进口商在考虑从地中海国家、孟加拉等南亚国家来实现进口多元化,以补不足。但有识之士认为,中国货物美价廉,发达的纺织品产业链本身就在低成本上形成了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优势。
据媒体近日报道,欧盟近来又要对包括电子产品在内的其他“中国制造”设置关卡。然而,在经历了“配额制度”与“服装饥荒”之后,欧盟的决策者们是否需要认真反思呢?
■相关新闻·内部连锁反应
欧洲零售商愤怒 可能要损失8亿欧元
15日的英国《金融时报》说,欧洲零售商对欧盟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越来越愤怒。有证据显示,由于中国发往欧洲的套衫受阻,欧洲零售商在关键的秋冬交易季节可能损失8亿欧元零售额。
瑞典贸易部长托马斯·厄斯特劳斯上星期已写信给欧盟贸易专员彼得·曼德尔森,指出了瑞典服装公司面临的问题。他在信中警告说,问题若得不到快速解决,“这些公司很有可能将采取法律行动”。丹麦经济部长本特·本特森响应厄斯特劳斯的观点,也希望与曼德尔森讨论配额体制的改革问题。
德国要求放宽进口限制
德国昨天加入了欧洲各国日益高涨的呼吁,要求欧盟放宽对中国纺织品的限制。零售商预计,中国运往欧洲的女士睡袍和文胸不久将成为新的被阻服装种类。
自中国的套衫和男式长裤出口超过2005年配额以来,运输困难就开始出现。套衫和男式长裤是中欧6月份签署的纺织品协议规定的10类纺织品中的两类。
据欧盟配额监控系统的数据,截至15日,中国的睡袍和文胸已分别用完了今年配额的89%和84%。
北欧5国商会声明设限实属荒唐
北欧5国商会日前发表声明,反对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行进口配额限制。
代表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和冰岛纺织品行业的商会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的北欧纺织品行业会议表示,欧盟应尽快解除针对中国纺织品的进口配额限制。目前,由于欧盟对中国许多纺织品实行的配额已满,大批来自中国的T恤、衬衫、长裤等商品在欧盟许多口岸囤积。这些商品都是欧盟商家已付款的订货,由于无法获得新配额而不能进入欧盟市场。瑞典商会主席达格·克拉肯贝里认为,目前的情况实属荒唐,应该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据《光明日报》《京华时报》、英国《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