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缝制设备的发展与展望——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副理事长王承康专访

        《中国缝制机械》(以下简称“《中》”):缝制机械行业的年度盛会CISMA2005开幕了,我想无论是参展的还是参观的人们都应该对中国缝制机械非常感兴趣,您能不能给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缝纫机最早传入中国是什么时候?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王承康副理事长(以下简称“王”):中国缝纫机的出现大约在十九世纪后期,具体时间已难以考证,不过有的专家推算最早的时问约在1872年(清同治壬申年),是赠送清朝官员、是外国商人带入,还是商业进口未能确定。到1905年,上海已经出现缝纫机商店,生产简单的缝纫机零件,供维修使用。之后,在苏州、天津、青岛、广州等地也出现了缝制机械零部件的修配工厂,从零部件开始,到制造整机,这一产业就这样被逐步引入中国。

        《中》:那么缝制机械这个行业是在中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王:我国缝制机械行业正真的发展还是在二十世纪下半个世纪。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中,中国缝制机械生产主要是以家用缝纫机为主。到了1982年,全国有上百家缝纫机制造厂,家用缝纫机年产量达到1240万台,工业缝纫机的产量仅40万台。家用缝纫机作为“三大件”之一,基本满足了市场需求。而工业缝纫机还未引起足够重视。

        在八十年代初期,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整个行业进行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原来我们能生产一些工业缝纫机,都是中、低速的,高速机很少,看到国外技术的发展和先进的产品,一些企业开始从国外引进技术和设备,开始进行合资、合作,使整个产业(地区结构、品种结构、企业结构)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九十年代,中国缝制机械工业进入了全面调整、升级和提升综合竞争能力的关键时期,一些后起之秀纷纷崛起,壮大了缝制机械工业队伍,并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可以说中国缝纫机行业发展已经历时百年。

        《中》:中国从一个以生产家用机为主的国家发展到目前成为全世界出口缝制机械最多的国家,当中的奥秘何在?

        王:缝纫机批量制造是以劳动密集型的方式,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国际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尤其是德国、日本等先进发达国家,除了保留部分特种缝制机械和高附加价值机种的生产外,基本上都转移到中国。因为,中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巨大的市场,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配套能力,这些资源吸引着国外企业,使一些国外著名企业进入中国开设合资、合作企业。

        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国内的缝制机械企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我国缝制机械制造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浙江、江苏、广东、西安、天津等六大地区。整机企业约400家,零部件企业约1000家。世界上缝制机械的品种约有几千种,其中,大部分常规产品我国都能生产,如使用面较广的高速平缝机,高速包缝机及绷缝机系列产品,钉扣机、锁眼机、套结机、暗缝机和电脑刺绣机等各类特种缝纫机,部分产品制造工艺已经成熟,质量可以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已经获“中国名牌”有:“标准”、“上工”、“飞跃”、“中捷”和“宝石”等企业。

        根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统计,2004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生产产值近300亿元,产量1680万台,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缝制机械制造大国的地位不可动摇。

       《中》:我国是缝制机械生产大国,那国内的企业发展状况如何?

[1] [2] 
  • 相关阅读
    1. 缝制设备行业一周热点回顾(9.21-9.27)
      缝制设备行业一周热点回顾(9.14-9.20)
      台州缝制设备企业 牵手阿里“犀牛智造”
      缝制设备行业一周热点回顾(9.7-9.13)
      青岛缝制设备展圆满落幕,衣拿智能闪耀亮相。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