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纺织品谈判:欧洲人退半步美国人不松口

        和中欧迅速就8000万件滞港纺织品达成协议相比,中美谈判更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

     

      南方网讯 9月5日凌晨,北京饭店灯火通明,一场决定8000万件中国套衫和裤子命运的谈判正在这里进行,这些货物因配额已满在欧盟海关已积压月余。

      晚上9点15分,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和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共同举杯,庆贺中欧对纺织品再次达成协议。

      对于那些积压在欧盟海关的货物,“双方企业的行为都是合法的。”薄熙来9月5日评论说。而曼德尔森则用“一个严重故障”来解释。

      按照新达成的协议,中欧双方对目前滞港的纺织品各负一半责任:一半由欧盟增加配额,一半由中国自行解决,办法是借用其他类别的或者是明年的配额。这一方案将在近两日内提交欧盟25个成员国表决。

      这边举杯相贺,而那边的另一场谈判———4天前的中美纺织品第四轮磋商依然无果而终。在中欧日趋甜蜜而中美隐现紧张的国际政治格局中,中欧与中美纺织品谈判折射出了不同命运。

      中欧“胸衣之争”落幕

      “一个折中的结果,”浙江中大集团副总裁胡小平如此评价中欧的第二份协议,“全部借用明后两年的配额是最坏的打算,全部放行则是最好的,这个协议介于两者之间。”

      这次磋商旨在解决6月11日中欧双方协议后出现的新麻烦:巨量纺织品在协议签订后、中国配额系统启动前的“管理真空期”内抢关出海,结果是10类协议纺织品中有9类很快就用光了今年的配额,无法清关。

      这样的结果也间接证明,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无疑是自酿苦果。

      “欧洲零售商一直在施压,强迫他们的政府放行,”江苏无锡的何小姐说。她所在的公司有3万件套衫堆积在德国汉堡码头,价值十多万美元。起初她非常着急,可是很快就发现德国的客户更是急得团团转,因为货架快空了。

      在这个秋冬交易季节,欧洲的零售商们却为没有东西可卖而发愁。

      由于损失可能高达8亿欧元,他们愤怒地通过各种渠道表示抗议。

      英国的零售专家说这是“二战以来最大的商业危机”,德国Gelco公司首席执行官于尔根。里希特(Juergen Richter)第一个走上法庭,而美国《纽约时报》9月3日发表题为《胸衣之战》的社论,指责设限是“一个愚蠢的策略”。

      随之而来的担忧是消费者这个冬天可能买不到新款的衣服,而中国货的缺席会造成商品短缺,价格将会大涨。

      这些抗议与担忧令曼德尔森处境尴尬。但他不仅要面对要求放行的英国、德国、瑞典等纺织品消费国,还要面对持相反意见的法国、土耳其、西班牙等生产国。

      9月5日下午对欧洲商界人士的一席讲话中,曼德尔森提醒大家注意欧洲大众日益支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他说,“我们目前工作的环境政治性很浓。”

      不过尽管这两种意见难以平衡,曼德尔森还是选择了向欧盟委员会提议放行中国纺织品,并数次公开承诺要在9月初让这些货品上架。

      为此,欧盟的一个代表团在8月底主动飞赴北京进行磋商,后来却无功而返———中国政府看起来并不同意“借用配额”的方案,因为那是寅吃卯粮。

      9月4日上午10时30分,刚抵达北京几小时的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便和他的同事们坐在了谈判桌前,显然他们急于在9月5日第八届中欧领导人峰会之前达成相关协议。此次来北京参加峰会的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欧盟轮值主席、英国首相布莱尔。作为市场经济的支持者,布莱尔的协调无疑给此次谈判带来利好。

      但即便如此,谈判依然进行得十分艰难。现在虽然无法详知中国官员在长达36小时的谈判中如何舌战欧盟官员,但事后曼德尔森的一句感叹可让我们感知中国官员在谈判中的坚持与执着,“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可怕、强硬的谈判对手。”他说。

      这是双方通盘考虑中欧长远关系后达成的一个双赢的结果。

      美国的“贸易紧箍咒”

      比起中欧谈判,中美谈判更像是一场马拉松。

      早在2002年,美国就开始单方面对5种当时已取消配额限制的中国纺织品进行设限调查。2003年5月21日,美国根据“242条款”,制定并公布对华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调查程序,由此拉开入世后中美纺织品贸易战的序幕。

      然而,真正的战争是从今年5月开始的,美国商务部先后两次宣布对7类中国纺织品重新设限,随后双方连续进行了4轮磋商都没有结果。

      而分歧几乎藏在每个细节中。

      在设限种类上,美国希望达成一个“一劳永逸的一揽子协议”,对将来可能出口激增的所有产品囊括其中,对这种近乎无理的要求中方显然难以接受。

      第二,增长幅度美国试图限制在7.5%以内,但中方希望能在15%以上。

      第三,美国希望以2004年1月1日到2004年12月31日作为“过去一年”的基准期。但是由于这一年全球纺织品贸易尚处在配额限制下,出口量受抑制,中方坚持要求以跨年度的一年期为基准期,如中欧协议确定的从2004年4月1日到2005年3月31日。

      四是期限,美国希望协议期限到2008年,即中国入世议定书规定允许对中国纺织品实施保障措施的最后一年,而中国坚持协议期限只能到2007年。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