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MA2005热展后的冷眼观察
下游发展刺激上游走高
2005年纺织贸易配额的取消对于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来说可谓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在这样利好的背景下,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在今年的发展态势也尤为迅猛。特别是春节过后,缝制市场持续走高,各品牌的内销、外销订单均出现强劲的上升态势,各地经销商也忙于进货、出货。部分国外参展企业向记者反映,今年以来针对国内市场接受能力推出的机型在6月份已经脱销,客户够买这种机型还需要提前订货。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纺织品出口受限问题已经引起举国的关注。正当人们担心由于部分纺织服装企业信心受挫会导致中国缝制设备市场低迷时,CISMA2005现场的商机人气十足,打消了业内的忧虑。通过采访记者得知,众多中大型缝制机械品牌近几个月内的销售情况在保持与去年同期持平的情况下,大部分还有所增长。分析原因,一来是由于设限影响的局限性与延后性,二来随着设限问题的出现,本土服装企业更加追求提高工作效能、加大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以及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科技含量高、性能更加稳定的机电一体化缝制设备的销售。
展团、名企称雄展会
2005年的中国缝制机械行业正处于一个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增强行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时期,而本届的CISMA正可以看作是一次整体行业的“竞争、合作与跨越”。包括江苏省轻工协会缝制设备行业分会、吴江市菀坪缝纫机零件同业公会、浙江省东阳缝配城、海门市临江制针协会等组织都纷纷组团前来。在展会上不仅可以看到作为“呈现出集群效应优势”的台州地区的政府领导,随团到沪为区域经济“打气造势”;还可以看到各地区缝制设备行业协会领导,利用展会平台通过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协助达成区域合作项目。
如今的CISMA展会已成为“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本土化”的浓缩舞台,众多国内知名品牌诸如,标准、飞跃、中捷、上工、华南、天工、宝石、杰克、通宇、北方天鸟、海菱等均在展会上亮相,以其超大的展示空间、多样化的产品类型以及强大销售营销队伍,构筑了中国展团的整体品牌形象,使得众多中小本土品牌显得“相形见拙”,各品牌也因此“瓜分”了大量的参展观众,成为展会的最大“赢家”。通过走访记者发现,尽管较之名牌产品中小品牌在价格上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没有掌握产品的技术核心,因此这类企业只能够吸引部分实力相对较弱的服装企业进行洽谈。
国际展团的“中国情结”
在CISMA2005之上,德国、法国、美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232家企业来沪参展,占所有参展商总数的27.2%。国际知名品牌包括重机、兄弟、格柏、力克、飞马、大和、日星、田岛等企业的出现增添了展会国际化的氛围。一位服装企业观众在参展后不无感慨地谈到,尽管各地的服装博览会都希望打造成国际性的展会,但是在实际参观过程中,无论是展商还是参展观众国际化水平达到如此之高的,在服装博览会上至今还未看到。
尽管日本的众多企业已被国人所熟识,但是德国国家展团统一的展示规划,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据德国机械与设备制造联合会(VDMA)德国服装与皮革机械协会的负责人温斌先生告诉记者,德国缝制设备在车针等零部件方面以其高精度、稳定性强享誉世界为进一步开拓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协会每年都会组织会员来到中国参加国家级的设备展览,并且通过多年的服务,已有多家德国企业诸如百福(PFAFF)、MAIER、GROZ-BECKERT等公司来华合作建厂或设立办事处。通过中德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整合有效的资源,达到双赢。
当机械贴上文化标签
尽管本土缝制市场还存在着高端产品开发周期长,产品同构、同质化趋势,无序竞争仍在继续等问题,但是随着近年来本土知名品牌的突起,以及国际展会的影响,在本届CISMA上,众多中外企业开始将“文化、时尚”的概念导入原本过于理性冰冷的设备展会之中。一位缝制设备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谈到,下游的服装产业所举办的博览会已变得非常时尚,作为上游的缝制设备展览还怎能将呆板、冷冰坚持到底。缝制设备产业与服装产业一样都需要贴上“文化”的标签。
通宇公司举办的“CISMA2005通宇馆暨世界古董缝纫机展”上通过对于来自英国古董缝纫机的展示,将古与今交相辉映,为人们带来了一次缝纫机械产业的历史文化普及。而日本兄弟公司聘请影视明星孙俪作为产品代言人,更吸引不少“爱美”之人的关注。此外,部分品牌启用礼仪小姐派发玫瑰、艳阳下派发遮阳伞,客户答谢酒会上的高雅音乐表演,都在细节间赢得了参观者的关注,也为企业的展台笼络不少的人气。而企业所作的这些投入,无非是希望能够提升品牌的附加价值,正如中国缝制机械协会领导所言,“从CISMA2005来看,国内企业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不再是单一产品,也不是增加产品的部分零件,这一点正在与国际先进水平缩短差距。”
CISMA数字链接18届
1987年9月26~28日,“1988年度全国缝制设备展样订货会”于江苏南京市的南京商场举行,此次展会是CISMA的雏形。
1996年主办方提出了将“展样订货会”办成国际性专业展览的设想,将展览更名为“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即CISMA。
2005年,CISMA2005再次实现突破,规模达到80500平方米。35174人
CISMA2005展会第一天,累计参观人数达到15872人,比CISMA2004同比增长20%.其中海外观众2357人,同比增长34%,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国内观众来自29个省市自治区。
展览会第二天,参观人数11321人,其中新登记观众6009人。其中海外观众1152人,新登记海外观众410人。
展览会第三天参观人数为7954人,新登记4291人,海外646人。展会三天参观人数共计35174人,突破35000人大关,创历史新高。80500平方米万平方米
“1988年度全国缝制设备展样订货会”暨CISMA的雏形,此次展会展览面积2000余平方米。
1996年8月6日~8日,首届CISMA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家国内外厂商参加了展览会,展出面积为12000平方米。
2004年,CISMA的展出面积达到了75000平方米,在规模上直逼世界第一大展。
CISMA2005,在2004年基础上稳步发展,展出面积达到80500平方米万平方米,展位仍旧供不应求,显示了CISMA的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1085家
CISMA2005,参展商达到1085家企业,比上一届展会增加200余家。
CISMA2005,来自德国、法国、芬兰、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美国、日本、瑞典、瑞士、土耳其、新加坡、意大利、印度、英国、巴西、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23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