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26万滞港服装不日进入欧陆
- “虽然‘滞港’事件没有给我们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但这批货物有望进入欧盟市场的消息还是很令人振奋。”昨天下午,绍兴县新地纺织品有限公司经理室的陈小姐这样对记者说。
根据中欧最新达成的协议,我国滞留欧盟海关的近8000万件纺织品有望全部进入欧盟市场。据市外经贸局的不完全统计,这其中有我市的26万余件服装(14万条裤子和12万件套头衫)。
据绍兴县新地纺织品有限公司的杨欣经理透露,7月初,该公司向一些欧盟国家出口了4个高柜、近10万条(件)的裤子和T恤衫。最后,这些纺织品全部积压在欧盟海关。与“新地”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嵊州宏达制衣有限公司、诸暨宏事达制衣有限公司等我市10余家纺织服装企业。
根据6月11日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备忘录规定,从7月20日开始,我国企业将持纺织品临时出口许可证,按照分配的数额对欧出口。6月11日至7月20日,在这段还没有对输欧配额进行分配的时间内,我市纺织企业和国内大部分同行一样,根据欧盟进口商的订单,夜以继日组织生产。结果到8月中旬,欧盟海关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几类纺织品在欧盟海关的清关数量已大幅超额,最终酿成“滞港”事件。
由于中国企业和欧洲的贸易方式主要通过FOB(装运港船边交货)方式进行,当货物离开中国港口时,外方就已付清全部货款。“滞港”事件发生后,欧盟的进口商不得不支付高昂的港口仓储费。因此我市企业的损失比起欧盟进口商和零售商来说,要小得多。
不过,市外经贸局有关同志说,如果这批服装一直无法清关而被退货,我市的纺织服装企业为保住客户,将很可能被迫承担一部分损失。
新闻链接:
根据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和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5日晚间签署的协议,中欧双方将对近8000万件积压在欧盟各港口的中国纺织品采取“五五分成”的办法来承担责任,即:欧盟将新增加4000万件的配额,接受未发放许可证纺织品的一半,而另一半4000万件将从明年的配额中预借,或是从其他纺织品的配额中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