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前七月纺织品服装出口回眸
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以来,针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贸易摩擦频频发生,福建省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受到较大影响,大起大落, 形势严峻。
据福州海关统计,今年1-7月,福建省纺织服装(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和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总额24.63亿美元,仅比去年同期增长0.91%。其中,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19.27亿美元,同比下降1.35%,占同期出口总额的78.2%;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4.5亿美元,同比增长3.27%,占18.3%。
从福州海关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今年以来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走势大起大落,1、2月单月出口增幅曾分别达到46.09%、51.77%,但进入3月份后,势头急转直下,出口呈负增长,3、4、5月份单月出口分别下降29.27%、14.27%和7.88%,6、7月情况略微好转,出现小幅增长,单月出口增幅分别为4.43%和3.17%。
在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的22个市场中,欧盟、美国、香港仍是主要市场,前7个月,对上述三个主要市场分别出口纺织服装5.17亿美元、2.93亿美元和2.38亿美元,合计占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42.5%。其中,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增势强劲,增幅分别达到80.21%和74.61%,对香港出口则大幅下滑65.51%。
福州海关有关人士介绍,今年年初配额全面取消后,大量中小企业蜂涌而入,抢食全球纺织品市场的“大蛋糕” ,造成年初出口增势强劲。众多出口企业纷纷抢时间、赶进度,抢占出口市场,对行业的预警信息置若罔闻。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和自律机制,出口企业在配额取消后集中向原设限国家出口,低价扩张势头明显,而对某些非设限国家及地区的出口力度明显下降,不利于出口空间的拓展。今年前7个月福建省对欧盟、美国出口增势强劲,对香港出口大幅下降65.51%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贸易摩擦频发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是纺织品出口所面临的一大挑战。一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借口我国出口纺织品数量激增,先后对我国出口纺织品采取反倾销、特保调查等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使我国部分纺织品出口受阻,企业承接订单难度加大,福建省纺织品服装出口单靠以量取胜的老路走到了尽头。另一方面,为了实现纺织品贸易全球一体化的平稳过渡,我国也采取了一些规范出口经营秩序的措施,包括对部分纺织品采取从量计税、实施《纺织品出口自动许可暂行办法》等,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又调整了纺织品出口关税政策,多变的关税政策和出口通关手续的增加,也影响了福建纺织企业订单承接和业务开展。
福州海关有关人士称,目前,福建省出口纺织品服装大多档次低,产品缺乏高科技含量,平均单价较低。以福建石狮为例,石狮市虽然有大大小小与服装相关的企业数千家,但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却屈指可数,名牌产品仅占总数的不到千分之一。众多中小企业为抢占短期市场难免存在价格上的恶性竞争,企业压低价格抢占出口市场的同时将有可能导致更多国家继续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提出反倾销或其他障碍。
对此,福州海关建议,相关方面应齐心协力,共同应对。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快建立健全出口纺织品的科研开发体系和质量监督保证体系,进一步完善出口纺织品质量许可证制度,帮助企业尽快采用国际技术标准组织生产,积极参加产品质量体系和环境体系认证,创出品牌,有效提高出口竞争力。另一方面,应建立纺织品出口预警监测体系,及时收集、分析和发布国外市场信息、技术标准和贸易壁垒的情况等,并建立信息发布平台方便企业查寻;对重点地区、重点市场的纺织服装出口发展情况及时跟踪,并发布最新市场动态,以便于出口企业有序安排生产和出口,在产品结构上寻求突破。
福建省纺织服装企业应紧随国家调整纺织业产品结构的趋势,强化质量意识和信誉意识,进一步优化纺织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技术创新,加快培育出口名牌产品,同时,及时根据政策变化调整好出口结构,拓展出口空间,调整出口与内销产品比例,这样才有可能在对欧、美出口遇阻后重新恢复出口活力。
行业协会方面,应发挥指导作用,避免企业恶性竞争。针对福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规模小、出口的纺织品服装低档次、价格低等现状,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加快建立“行业自律协议”,引导纺织品出口企业重新拾起像拉美、东欧等国家的生意,更多地利用香港这个渠道,调整好出口结构,拓展出口空间,与企业一起面对一起解困,找寻创新突破的新理念,避免短期抢占市场的恶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