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服装业蓄势突围
伴随着今年9月10日至16日第十七届大连国际服装节的隆重举行,人们惊喜地发现:在本届服装节期间,已从阵痛中走了出来的大连本地服装企业不再甘愿当配角,而是踊跃参展,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身服装品牌形象。与此同时,大连市政府也把服装产业提升到“都市工业”地位,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这些都昭示着大连服装产业正在蓄势突围,实现新一轮的崛起和振兴。
服装节上竞风流
星空、城堡、海风、焰火、时装。9月12日晚,远远望去,大连星海城堡博物馆金碧辉煌,正在这里举办的是大连高级女装思凡服装服饰秋冬发布会,这也是大连服装企业首次在城堡举行的大型露天展演,让观众强烈感受到大连服装重新崛起所迸发出来的活力。
除时尚的思凡之外,优雅休闲的碧海、舒适自然的任平、柔美的桑扶兰、大气的创世等大连服装企业,都在大连国际服装节这个大连自己搭建起来的舞台上争当主角,以举办服装展演以及服装推介会等各种各样的形式,突出品牌的文化底蕴,打造全新服装形象。
“往年都习惯于当看客的大连服装企业,这回真的当起主人。”目睹本届服装节上大连服装企业的精彩亮相,大连市服装界一位专业人士兴奋地说。据介绍,大连本地服装企业参展规模均超过以往,共有80多家企业、300多个展位,基本涵盖了服装生产、销售、设计等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大连服装企业收获也颇丰,有的企业在服装博览会上所接的生产订单已排到2007年。
与此同时,为了集中展示大连服装企业形象,9月13日晚,大连服装行业“三星”英雄榜揭晓并举行隆重颁奖典礼。所谓“三星”,指“明星企业家”、“最具潜力新星企业”、“出口创汇明星企业”。这是大连市服装行业近20年来首次举行“三星”评选,也是对大连服装业综合实力的一次大检阅,让人们全方位领略到了大连服装产业领域意气勃发的明星企业和企业家的风采,从而对大连服装产业的美好明天充满信心和期待。
政策助推服装企业突围
上个世纪80年代,大连的服装业是国内的“老大哥”,那时国内厂家都到大连参观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连的服装工业逐渐落后于国内宁波、温州、深圳等城市。而现在的全国服装企业百强中,浙江企业30多个,江苏企业20多个,山东企业十几个,广东、福建、上海各有五六个,而大连只有“大杨”一家。
一个没有产业优势、没有名牌和市场优势的城市是与服装名城不相称的。“服装产业是能够代表大连城市形象的都市产业,大连市必须把它作为都市工业进行扶持。”9月10日,在服装节开幕当天大连市政府所召开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大连市领导所说出的一番话掷地有声。
说得到做得到。在服装节期间,大连市政府专门出台支持全市服装服饰产业发展的十四条《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从今年起到“十一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将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扶持资金。该《意见》还提出加快全市服装服饰企业资产重组,扶持服装服饰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支持服装服饰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国内外著名服装服饰品牌和大企业来大连市设立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和投资办厂等政策措施。
此《意见》一出台,立即在服装行业内部引起巨大反响。作为大连服装行业领军人物的大杨集团董事长李桂莲,面对媒体的采访这样说道:“大连市政府对我们服装行业这么多特殊的政策支持,我想我们服装企业如果再干不出个样来,那是无法来面对我们大连市的人民的。”
重振雄风会有时
“大连市服装产业优势尚存,外加老工业基地大振兴和市政府大力支持的良好外部环境,只要企业发展思路对头,大连服装产业就一定会重振雄风。”在采访中,大连服装协会会长田平这样坚定地说道。
优势之一:“大连缝制”名声在外。在服装产业辉煌时期,大连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产业工人,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直到今天一些企业还靠过硬的产业工人拿到大笔大笔的生产订单。
优势之二:“新生代”企业迅速崛起。在近几年时间里,由“思凡”、“任平”、“桑扶兰”等一大批品牌汇成的大连服装业“新生代”,在国内市场树立起大连服装品牌的同时,也开始在国际服装舞台上崭露头角,它们代表着大连服装产业的希望和未来。据介绍,目前大连市有服装企业1811个,各类生产指标均占东北的60%以上。
优势之三:集聚一批正值“当打之年”的服装设计人才。目前活跃在大连市服装行业的韩力、周红、马羽桥等服装设计师,大多在法国留过学,有的还获得过“中国十佳设计师”称号。而且,他们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正处于创作的旺盛期、事业的黄金期。
优势之四:借“节”腾飞。一年一度的国际服装节,营造出良好的服装文化氛围,使得大连的服装人近水楼台先得月,既在家门口开阔了视野,领受、领略、领悟国际时尚风采,又让他们有机会与世界名牌名企同台竞争,拉近了同世界一流品牌、一流设计师之间的距离,实现快速起步、腾飞。而“让服装节拉动本地服装产业大发展”,这也正是当初大连举办服装节的初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