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现象考问世界第一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CISMA2005将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去,在随后的2006年中,区域展览将成为业内人士品评的重点。但作为世界第一大展的CISMA,不仅是其规模令人瞩目,在该展览上的种种现象,更应值得业界深掘追踪。’
学会倾听更重要
销售永远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参加CISMA更成为各企业拓展市场的一次绝好机遇。但在CISMA2005展上,人们惊奇地发现,众多知名品牌均在去年的展出面积上进行了相应的扩充,但是这些增加的面积却没有用作展示产品,而是被用来搭建更加舒适的客户洽谈区。同时在这些休息区中,也不再是缝机销售人员的演讲场,反而销售人员与客户相互聆听的场景更为多见。
正如中国·通宇控股集团董事长陈晓青对记者谈到的:“我们在注重销售的同时,学会聆听客户的声音已变得更为重要,通过聆听了解客户所遇到的困难,通过聆听获取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的灵感。”此外,更多的缝纫企业在今年也大打服务牌,无论是杰克推出的“大服务”核心理念,还是通宇公司的“市场万里行活动”,无形之中都通过聆听取得了第一手的资料,拉近了他们与其直接客户间的的距离。
知识产权谁之痛
在CISMA2005上,禁止拍照的标识也较之上年有所增加,深究其根节只有一个———知识产权保护。一位日本绣花机设备企业的负责人无奈地向记者谈到,在本次展会上他发现一家国内绣花机企业的产品无论从造型、颜色以至性能介绍,都与他们企业的产品十分的相近,但是价格却只有其产品的三分之一。此外,由于被恶意侵权,日本企业在客户心中的形象也在无形中被损害,使得企业每年都要蒙受不少的损失。
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负责人介绍,2003年、2004年日本缝制机械工业会分别向协会提交了有关CISMA参展企业涉嫌侵犯日本企业知识产权的统计资料,要求协会协助调查并制止有关恶意侵权行为。协会对此非常重视,并于2004年专门成立了“协会知识产权工作小组”。在CISMA2005期间,协会专门向参展企业发放《关于提醒有关参展企业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函》。同时,协会明确表示了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态度,对于恶意侵权并有侵权事实的行为,在警告和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鼓励和支持日方企业采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对恶意侵权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对于不知情等情况下的非恶意侵权,协会提醒并劝告其停止侵权行为;对于无事实法律依据的侵权指控和争议,协会坚持有理、有节,对一些不实之词进行反驳,消除双方的误解,坚决维护参展企业的利益与合理要求。
在国外企业面临被侵权的同时,作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享有品牌美誉度的上工、标准、飞跃、中捷等为代表的本土知名企业的产品,也逐渐开始面临此尴尬的问题。如何打击“盗版”成为中国缝制设备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现实案例可以看出,像娱乐业众星云集呼吁打击盗版的做秀之举实不可学,作为理性的机械工业,那些更加“冰冷”的法律法规应当来得更为实际。
价格还能吸引多少人
在人们的固有观念之中,“中国制造”的优势还停留在价格阶段。但随着国内主要生产基地人才、资源等方面成本的增加,这种优势正在削弱并逐渐让位给海外更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CISMA2005上参观者不难发现,那些有品牌、有实力的独资、合资的海外企业以高品质待价而沽;而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并具备了相当实力的本土企业也努力提高产品档次以赢取更大利润;但作为成长型的中小企业虽然也在进步,但仍需在价格战的泥潭中摸爬滚打相当长的时间。
在记者随机采访几位服装企业观众时,一半以上的观众表示仍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投入了两个国际展馆之中,省力、高效、自动化和集成化成为他们购买设备考虑的首要因素。特别是做OEM的服装企业为了争取海外订单,对于设备的成套配备更加倾向于德、日品牌,来展现其公司的加工实力。与此同时他们还表示,即使准备购买国产缝制设备,但为了保证产品的品质以及得到更多的设备售后服务,他们也会选择那些与国际品牌性能更为接近的本土知名品牌的产品。
尽管在行业内那些无序竞争、低价竞销的价格战,一直困扰着行业的发展,但是随着其下游行业———服装产业品牌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国际化发展的不断拓展,对于本土的缝制设备行业的有序发展将起到更为重要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