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山东省标志服装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改革
现实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创新,就看你如何去发现它,总结它,人们经常把创新想象得太高深、太神秘、太复杂,并因此而阻碍了他们去创新。其实很多创新甚至是伟大的创新之举都是源自于当初的小小改变,山东省标志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在不经意间或司空见惯的日常工作中发现变化,进而改革,从而使他们觅得了商机,走向成功。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和企业负责人,王庆龙早已在心中为企业的发展绘就一幅振奋人心的蓝图。山东省标志服装股份有限公司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精神为山东省加快工业发展尽了一份力,充分发挥了服装业界龙头企业的作用。
早在1993年,王庆龙就敏锐地感觉到只有进行企业改革,企业才会走出一片广阔天地,为此,他率先提出了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很快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认可和高度重视。
一、抓机构改革,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求突破
企业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绝不是改改名字,换块牌子的形式变化。市场经济格局的确定,WTO的加入为企业深化改革带来了机遇,也给企业发展提出挑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山东省标志服装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层决策者在王庆龙的带领下,始终坚信,只有明晰思路,及时把握市场动态,抢占发展先机,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烟台市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但在部分改制后的企业中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重改轻管”的现象,改制的配套措施跟不上,未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公司章程办事,习惯沿用过去一套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改革的层层推进。在此情况下,要使企业改革的步子更大、更快、更坚定,必须及时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改制后的规范完善和配套提高上来。
为使企业真正达到“转机建制”的目的,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能力,首要之举是要扎扎实实地搞好企业内部机构改革,转换组织机制。就公司体制改革的企业而言,就是建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使“新三会”权责明确,迅速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按照改制要求,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改革,把擅长业务、精于管理的骨干推向领导岗位,达到人尽其才,才有用场,发挥启用一人,搞活一面,带动一片的能人效应。
其次是明确分工,分清责任。使人人肩上有担子,头上有指标,工作有方向。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克服以往权责不明确,分工不到位的弊端,形成全新的组织机制,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再就是实行精兵简政,压缩冗员,充实加强生产经营前沿阵地,从根本上解决人浮于事、头重脚轻的现象。完善以“决策层、参谋层、执行层、监督层”为主体的金字塔领导模式,使上下协调,一层管一层,一层对一层负责的运行机制日趋成熟,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二、抓管理改革,在促进运行机制转变上求突破
管理是企业的灵魂,加强企业改革当然离不开科学管理这一永恒的主题。尽管多数企业一直都特别注重企业管理,也对管理常抓不懈,但由于改制前产权不明晰,方法不完善,各项措施不能很好地落到实处,管理粗放的问题依然未从根本上解决。
随着改革的深化,必须进一步把功夫下在管理上,尤其要在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经营管理上大作文章。成本管理上,按照价值规律,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因企制宜,确定目标成本,逐级量化分解,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严格控制原材物料支出和非生产性开支,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质量管理上,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并时刻把质量工作放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层层把关,做到质量面前无特区。
同时,改变传统的质量观念,把握“质量是干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这一宗旨,防患于未然,确保产品质量的提高,使企业产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落下风,并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经营管理上,彻底转变营销方式,更新营销观念,树立大市场意识,突出“灵活经营、求效经营、竞争经营”的思路,重新调整营销策略,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和营销制度改革,大力推行现代营销方式和管理,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营销机制。减少经营管理的盲目性,增强主动性,逐步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开拓,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进入市场,开拓市场,实现革命性的变化。
三、抓结构调整,在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求突破
结构问题是经济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经济能否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当前市场中出现的销路不畅,竞争力不强,效益不理想等许多问题是产品结构不能与市场环境相适应的集中反映,也是这些年结构趋同、重复建设、盲目铺摊子的结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结合深入开展“结构调整年”活动,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客观上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关系全市的一个战略问题,作为对一、二、三产业大的布局调整,事关烟台市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方向。
对产业的调整,市委、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已从烟台市经济发展的优势潜力和特色出发,确定了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我们应按照统一部署,通过抓现有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膨胀工业支柱产业规模,提高档次。
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真正让龙头摆起来,推动经济腾飞。二是企业自身的产品结构调整。工业应按照市场需求,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以技术进步促进现有产品结构调整,适销对路的产品要积极扩大生产,迅速形成规模,销路不畅的产品要限产压库,无销路的产品坚决停产。
在调整与改革产品结构的过程中,要按照抓特色、抓热点、抓空档的思路,认真分析市场变化和不同的消费需求,开辟新的经营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努力开发培育“名、优、新、特”产品,走好“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制一代”的路子,加大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推出适应性强,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经济效益。